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教育> 教育资讯>正文内容
  • 中西教育,交流比判优更重要
  • 2015年08月14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提要:有人认为中式教育实难在英国学生身上产生效果,甚至有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也有人认为,这其实是给英国教育传统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中西方教育都应在彼此正视和碰撞中调整自我。比起孰优孰劣的判定,相互借鉴与融合发展更为重要

英国广播公司日前出品了名为《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的纪录片,在中英两国教育界以及媒体上引起了教育模式优劣的争论。

纪录片共有三集。讲述的是五位来自中国的中学教师,在英国学校把中国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西方课堂的故事。该校50名九年级学生接受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式教学”,然后要与同年级的其他学生进行考试,以检测中西两套教学方式的效果差别。

第一集刚播,就引起了硝烟弥漫的舆论大战。在英国媒体的诸多报道和评论中,“中式教育方法”主要表现是:早七点上学,晚七点放学,在课堂上遵守纪律,不得随意讲话。这些对中国孩子可谓司空见惯,但在以鼓励“多元教育”为核心的英国学校,却被认为不可思议。片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摩擦也大多源于此。英国《独立报》刊发评论《也许猛虎教师可以从精力充沛的孩子身上学到什么》,认为“英国学校的教学文化是‘学生中心式’,而中式教育的特征则讲求‘权威、纪律和残酷竞争’,这实际上令九年级的学生们陷入了文化冲击中。”

有人认为中式教育实难在英国学生身上产生效果,甚至有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也有人认为,这其实是给英国教育传统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有着160年历史的《每日电讯报》发表了教育家安娜·布兰斯基尔的评论《一场课堂小骚动可能是件好事》。安娜原是英国布里斯托的一位资深中学历史教师,后前往耶路撒冷担任一家国际学校的中学部主管,对国际教育有比较深刻的认知。她认为中国教师走进英国课堂对当地教育有着积极作用:“对教师而言,参照他山之石反躬自省是一件极有吸引力的事情。从这次试验看出,当学生们更安定地坐在教室里时,我们的教育体系可以更好地鼓励他们跳脱窠臼,大胆思考,去提问和挑战一些预设的想法。”

其实,西方教育领域对于中式教育方法的探讨,近几年一直保持着一定热度。2011年,耶鲁大学法学院华裔教授蔡美儿出版了《虎妈战歌》,在西方教育界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这位“虎妈”把两个女儿送进美国名校,并且学业、音乐和体育都很出色,她的教育方法虽受诟病,却也收获了一批西方粉丝。时隔4年,一部由赵薇、佟大为主演的中国电视剧《虎妈猫爸》再度在西方媒体和社交网站上点燃了对中式教育的热议。BBC和《每日电讯报》等媒体极尽能事地向受众介绍了中国的“虎妈”与“象妈”、“猫爸”与“狼爸”的差别。

纪录片还在陆续播出。由于争论足够激烈,甚至有不少人认为“抹黑中国老师”。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1日透露,中国老师其实很有同情心,他们开始慢慢适应,并逐渐掌控课堂。争议或许还会升温,但中西教育都会在彼此正视和碰撞中调整自我。比起孰优孰劣的判定,相互借鉴与融合发展更为重要。中国教育从来没有停止借鉴西方的脚步,而这档节目见证的,则是中国教育“走出去”,西方教育“请进来”的探索尝试。正如费孝通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教育是育人的行业,对待千变万化差异的个体,以及迥异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碰撞与争论不仅不应该拒绝,反而应该拥抱。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周锦秀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