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新闻> 江苏>正文内容
  •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 2023年01月17日来源:中国江苏网

提要:全省粮食总产753.8亿斤、平均亩产461.5公斤、播种面积8166.6万亩……2022年,江苏坚决扛起粮食大省的政治责任,实现粮食总产、单产、面积“三增”的优异成绩,彰显充盈大国粮仓的江苏担当。

全省粮食总产753.8亿斤、平均亩产461.5公斤、播种面积8166.6万亩……2022年,江苏坚决扛起粮食大省的政治责任,实现粮食总产、单产、面积“三增”的优异成绩,彰显充盈大国粮仓的江苏担当。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2023年重点工作,强调要“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热点。

科技支撑,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省政协委员、民盟苏州市委会副主委、苏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陆陈军对此十分关注。“苏州目前储备粮规模达64.5万吨,能保障1500万人的口粮安全。”他介绍,苏州在粮仓建设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已在盐城和宿迁开始布局建设40万吨粮仓,还与河南工业大学及国家粮科院等科研平台共同制定高标准粮库建设和绿色储粮的标准、规程,为建设现代化粮库、绿色生态储粮提供了坚强支撑。

陆陈军表示,下一步,苏州将持续加大力度储好粮,扎实保障粮食安全。“未来几年,我们将不断推进高标准现代化粮仓建设,到‘十四五’末仓容规模预计达180万吨。其次将着力在保供方面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需要时能让粮食顺利到达市民手中。此外还将在储粮环节增加更多科技元素,为粮仓集成更优数字化系统、引入更多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做好节粮减损,以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构建高质量粮食物资储备体系。”

“保障粮食安全,一要始终不渝抓好粮食生产,这要求我们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二要做好粮食流通储备,减少损失,通过科学布局、优化结构,尽可能补上饲料粮和油料短板。还要提高自主可控能力,这突出表现在粮食生产的源头即种质资源上。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省政协委员、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红军表示,省农垦集团作为行业领军企业,2023年将挑起大梁,着重加强商业化育种,让种质资源创新更加市场化、产业化,同时加强与钟山实验室打通产学研用通道,扎实推进种业振兴。

“2022年,省供销合作总社保障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安全,全年实现农副产品销售额301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6%。今年将围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继续实现‘供’的保障。”省人大代表、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陶长生表示,今年将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扩面,做好农资农药市场供应,助力粮食稳产增收,同时系统开展以土地托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还将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完善肥药集采统配和农业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推广使用有机肥、水溶肥等低毒高效农药。

产业振兴,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让产业振兴提质增效,成为会场关注热点。

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是当前我省农业发展的着力点之一。全产业链条延伸不够长、农业品牌影响力偏弱,易导致农产品优质不优价,农业经营主体效益不高,这也是当前我省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破解这一难题,省政协委员、民建苏州市委会副主委、昆山市副市长单杰介绍,昆山正全力打造阳澄湖大闸蟹、昆山柏庐大米、昆山梅山猪三大产业链,坚持强品质和塑品牌同向发力,擦亮特色优质农产品金字招牌。进一步加大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培育力度,引导更多“一产”向“二产”和“三产”延伸,提升农业附加值,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昆山将继续做强科研攻关,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布局,做高产业能级,积极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推动三大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延链强链固链。”

“目前,我省农村产业多数集中在种植环节,加工环节较少,利润较低。”省政协委员、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周治国认为,需要构建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高新工业跨越,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跨越,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重新进行利益分配,让农民获得更高收益。”

省人大代表、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卫东认为,目前我省乡村产业融合深度不足,集中体现在企业主体龙头带动力不够,多产业、多业态的跨界深度融合不够。“要推动农村产业全面升级转型。”杨卫东建议,促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数字促农,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向乡村合理流动与高效集聚,带动三产融合,同时拓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在农业市场信息、农资供应等关键服务领域发力。

引才育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根本上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省人大代表、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黄家溪村党委书记陈志明说,早些年,盛泽民营经济较发达,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农村居民成为吴江较早“富”起来的村民群体之一,城乡差距整体不大。但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差距拉大,第二代农村居民(年轻人)开始涌出,青壮年劳力、高素质人群流失严重。

陈志明表示,盛泽农业发展极具代表性,建议乡村在用人、选人、育人、留人上下好功夫,让广大青年人才“愿意来”“用得上”“留得住”。一方面要配强村级“带头人”,选派人员调任村书记时,要加强对其基层工作经历、与人沟通能力以及村级经济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考量,将“干群关系”纳入书记考核。另一方面要推进农民职业化,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我长期在农村工作,感到乡村振兴非常缺人才。此次我主要建议职业院校专门设置一个门类,为乡村振兴定制人才,这类人才主要应对低碳农业或农村电商等新业态需求。”省政协委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党总支书记范泽锋举例,很多人知道李子柒,如果江苏出现更多“张子柒”“王子柒”,将会对本地农业发展产生显著的宣传和拉动效应。“现在多数农民年龄较大,没有能力学习新技能。建议职业化地培育一些新农民,取得更高效益。西望村很多人从事紫砂陶制作,但疫情影响了游客上门购买。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开始转型线上,但常常为电商人才缺乏所掣肘。农民们辛苦制作出的手工艺品,如果因为错过窗口展示而销不出去,非常可惜。”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