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海县驼峰乡:“养改种”改出农民幸福生活
- 2022年04月19日来源:中国江苏网
提要:近年来,东海县驼峰乡养殖业迅速膨胀,各种养殖场达上百家。养殖户在致富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了威胁,赵继伟正是其中之一。
往年这个时候,东海县驼峰乡养猪大户赵继伟总会忙个不停,今年却清闲了不少。
近年来,东海县驼峰乡养殖业迅速膨胀,各种养殖场达上百家。养殖户在致富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了威胁,赵继伟正是其中之一。
上世纪90年代,驼峰乡的部分农民一直靠种地或打工生活, 2012年,不甘心一辈子靠打工的赵继伟决定回家养猪。便花了30多万元,在该乡养殖小区盖起养猪场,搞起了生猪养殖。由于他能吃苦耐劳,从一个人单打独斗发展到2名工人长期在养殖场打工。养猪规模也不断扩大。
那几年,赵继伟的养猪场每年都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不少村民也通过养猪走上了致富路。然而由于养殖密度过大,胡乱排放猪的排泄物、乱扔死猪的现象屡见不鲜,就连养殖场旁边不知名的小河也变成“臭水”河。
养殖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很多村民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楼,还买了私家车,可是养殖对自然环境的伤害也日益暴露出来。
今年2月份,驼峰乡下定决心治理畜禽养殖污染,该乡结合实际动脑筋、谋出路、图发展,让畜禽养殖户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共赢”,在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中,坚持“堵疏结合”的原则,以突出“疏”为重点,着力推进“养改种”工作,在关闭养殖场的同时,对退养户的设施和场地重新利用,通过改建以发展食用菌种植为模式,积极为广大养殖场户谋求新的发展道路,全力推进畜禽养殖业平稳转产。
据统计,驼峰乡禁养区内养殖场户有200余户,为详细摸清退养底数,该乡组织人员对全乡养殖户进行摸底排查,逐场户对接、勘察、统计。由于养殖场大多数位于村边、河边或路边,占用的基本是良田好地,特别是肉鸭养殖大棚,地面没有硬化,原来的土壤层没有受到破坏,植模式非常容易。通过外出学习考察,确定利用退养的养殖场舍,以改建后种植食用菌的模式作为转产方向。
为搭建“养改种”转型平台,驼峰乡成立了“养改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农业的领导专门负责“养改种”工作,定期邀请淮安、苍山的食用菌专家来进行现场指导,积极引导退养场户转变观念,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由养殖变种植的产业转型。同时发动养猪大户赵继伟、赵中伟、成士会等首先进行了试点,将养猪场进行改造成种蘑菇种植基地,还组织80多名养殖场户到曲阳镇学习相关技术。这两天,这几家养猪场改造的蘑菇种植大棚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季,大棚内一排排白色的菌棒上长满了饱满的蘑菇,很是喜人。棚子里可种植20000个菌棒,每天可采蘑菇100斤左右,蘑菇生长周期又短,几乎每天都能采摘,按照目前每斤3.5元的市场价,一个月可以赚3万多元。赵继伟很满意现在的状态,钱赚了,身上没有过去养猪的臭味了,旁边的小河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