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式“大促”暗藏玄机 年货“大坑”的5级“美颜术”
- 2021年01月20日来源:连网
提要:时间过得真快,春节的脚步已越来越近。年味渐浓,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了。线上线下,商品真是琳琅满目,人们已经挑花了眼,到底该买什么样的年货呢?
时间过得真快,春节的脚步已越来越近。年味渐浓,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了。线上线下,商品真是琳琅满目,人们已经挑花了眼,到底该买什么样的年货呢?
记者日前调查发现,春节前消费仍然有许多“暗坑”,比如畅销的干果有可能掺杂了往年的陈货、实惠的“年货淘”可能有“雷”、扫码得礼品背后有玄机、价格变化并不意味着实惠、APP下单团购果蔬可能没那么称心如意……要想有效“避坑”,消费者还真花点心思、擦亮眼睛、动动脑筋。
1级“美颜”:人气干果
悄悄“混”进陈货
干果是港城人的必备年货,绝对是当仁不让的热销食品。1月18日上午,记者走访市区多家批发市场发现,糖果干果类副食品的销售行情一片火爆,琳琅满目的货品让人眼花缭乱。
“今年的干果种类更加丰富,质量也新鲜上乘。最受市民欢迎的还是开心果、花生、碧根果这类的坚果食品。”大庆东路上一家店铺老板董先生说,“春节前是干果的销售旺季,销售额比平时明显增多。”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干果副食品专卖店和各大超市卖场的糖果干果货柜前也是人头攒动,各种品牌糖果、瓜子、花生都被摆到了显眼位置,已经拉开了热销的阵势。
业内人士提醒,年货副食品市场本来是靠走量获利,部分市民习惯砍价,商家则既想要利润,又希望留住顾客,如此一来,他们只好在货品的品质上做文章,新旧掺着卖,一边压低售价,一边保证利润,这几乎是年货市场的一大“潜规则”。
“年前客流量大,许多顾客急于购买,都不会太留意这方面的问题,导致商家敢大着胆子搞猫腻。”该人士提醒市民,购买年货时要多走几家,仔细对比,不要光图便宜,毕竟“一分钱一分货”,那些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同类商品,一定要提高警惕。
2级“美颜”:淘实惠年货
你可能“想得太多”
春节临近,我市各大年货市场、商超以及电商平台针对各类热销年货的促销攻势已全面展开,很多市民在采买年货时都会绞尽脑汁淘实惠。不过记者走访了解到,有些市民在淘实惠的同时也不小心踩入了“坑”。
“我从网上订购了两箱冷冻养殖虾,价格确实便宜,但质量不行。”市民许先生告诉记者,“这两箱虾比超市的价格便宜了100多元,但无论是大小还是品质都差太多了。”
同样踩“坑”的市民包女士也向记者反映,前些天她在电商平台以优惠价买到的一箱苹果,收货后却发觉“货不对板”,很多苹果都达不到商家承诺的“单果重量均在200克以上”,另外还有好几个苹果有“内伤”。
还有市民在购买过年的新衣时,因为图便宜遇到麻烦。市民刘女士前几天赶上某品牌电商旗舰店年货大促,秒杀了好几件冬装。“当时为了凑单图优惠买得比较多,但是衣服送到家试穿以后感觉都不太理想。”
业内人士提示消费者,采买年货时别忘了多一份理性,即使价格很便宜也不要过度消费,下单前要做好功课,了解行情,避免盲目消费、冲动消费。另外,网购时应注意选择正规渠道,并在手机或电脑上保留好电子消费凭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级“美颜”:扫码得礼品
后台操作“有道道”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除了传统的商家促销活动,一些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出的新型促销方式也越来越多。1月18日晚,记者来到市区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在一家服装品牌店面前,几名工作人员正拿着作为赠品的保温杯招揽顾客。没过多久,店门口就聚集了不少人,工作人员举着挂在脖子上的吊牌,将一个二维码凑到了顾客的手机镜头前。
一名年轻女子立刻扫码,照着店员的提示输入了姓名、生日、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注册成为该店会员。完成这一套操作后,工作人员又提出添加该店客服微信的要求,并称成为好友后才能获得礼品。这名女子全都照做了,之后便拿着一只保温杯兴高采烈地离开了。
“扫码群发功能的推广效果不错,衣服销量明显比平时高,这种推广方式会持续到年后,很多顾客都喜欢这样的促销方式。”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实际上,此类扫码促销行为有潜在的风险。此前就有市民向记者反映,他们参加一些促销活动时扫描了商家提供的二维码,谁知在他们毫不知情的情态下向多名微信好友群发了广告。还有市民表示,商家的这种后台操作他们连信息发送记录都查不到。
“广告骚扰还算小事,如果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那就更麻烦了。”一位市民无奈地说。
4级“美颜”:春节狂欢价
你得长双“后眼”
春节临近,不少线上购物平台推出了年货节、带货直播等活动,吸引市民的眼球。然而不少市民反映,一些平台、商家没有及时告诉他们价格变化,也不会主动把差价退给他们,因而增加了消费者的维权成本。
市民方女士前不久给丈夫网购了一件羊绒毛衣,相比线下商场动辄上千元一件,这件原价799元的羊绒毛衣在线上年货抢购活动中的标价仅有599元,方女士立刻下单了。可是几天后她发现,这款羊绒毛衣的价码变成了499元,比她买的时候又降了100元!方女士立刻跟客服交涉,对方告诉她可以申请“价格保护”。
但当方女士查看“价格保护”规则时发现,“价格保护”是有一定门槛的,在时间上仅支持“订单支付成功后至确认收货7天内”,而拼团订单不支持价格保护,同一商品只能申请一次价格保护等等。“还好,离价格保护的时限还有两天。”她倒吸一口凉气,随即申请价保,半天后,平台方将差价100元退还给她。
“如果我没有发现这件商品再次降价,也就不会有这笔退款了。无论平台方还是商家,都没有人主动通知我价格有变化。”方女士说,“短短两三天,说好的最低价就被现实击穿,而维权只能靠我自己,无形中增加了维权难度和成本。”
5级“美颜”:APP团购
果蔬自带18层“滤镜”
临近春节,社区团购、超市生鲜配送等线上购物的方式大受市民热捧。1月19日中午,记者在东部城区某小区门前看到,几名统一着装的工作人员将到货的蔬菜放在置物架上,等待小区居民来取。
记者了解得知,手机APP下单、小程序下单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不少市民也心存忧虑。“群里发的草莓图片个大香甜、鲜嫩欲滴,但是实际送过来的草莓却很小,而且卖相也不好,味道也酸酸的,这种草莓我在超市肯定不会选。而且在繁忙时配送货物,送货时间也会延迟,这些都是问题。”市民江先生说。
在线上平台购买水果、生鲜该如何维权?市消保委的工作人员单先生指出,水果、生鲜蔬菜在线上消费量大幅增加,的确便利了市民生活,但因保鲜时间,运输环境等原因,质量无法像其他商品一样界定,这就需要经营者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
“不管是线上购物还是线下购物,都要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提供的商品要达到质量要求,如果提供的食品是劣质的甚至是腐败的,就要根据‘三包’规定进行退换货。如果是通过微信购物群或者朋友圈购买,则要把交易记录、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保存好,否则后期维权就非常困难。”单先生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