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新闻> 看点观点>正文内容
  • 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乡村振兴中的热点问题 集中居住让农村生活更美好
  • 2019年06月24日来源:中国江苏网

提要:6月22日,2019年度江苏青年智库学者沙龙暨青年智库专家基层行苏北农村集中居住与环境改善专场在徐州举行,该活动由省社科联和江苏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与会的专家、学者就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6月22日,2019年度江苏青年智库学者沙龙暨青年智库专家基层行苏北农村集中居住与环境改善专场在徐州举行,该活动由省社科联和江苏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与会的专家、学者就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绿领”崛起有助于乡村振兴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副总规划师胡天新提出,城乡融合并非是指城乡空间融合,而是指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改革城乡二元制度,打通城乡资源合理流动的渠道。城乡融合也不同于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要改变农业农村封闭现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进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流向农村,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产业兴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云南的花卉本来是一个个性化产业,结果却变成10元能买一大抱;诸暨的淡水珍珠本应是高端产业,当地卖两三元一串,好产品为什么卖成大路货?”胡天新认为,农产品供应问题早已由供应不足转化为结构性问题,但不少乡村产业依然片面追求规模。乡村振兴贵在人才振兴,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专业人才队伍,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随着工商资本下乡和农民工返乡创业,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一个有别于城市白领和蓝领的乡村“绿领”群体崛起,包括返乡创业大学生、农民工以及工商企业负责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他们有知识、技术、资金,有助于农业领域创新创业。

让今天的建设成为明天的景观

省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大威以详细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全面透视江苏乡村振兴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江苏有826个乡镇、18万个自然村,但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乡村资源外流、人口老化、村庄空心化,乡土特色被破坏,公共服务短缺。江苏先后实施村庄环境整治(2011-2015)、镇村布局规划优化(2014-2016)、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2016-2020)等工程,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从2017年起江苏又提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工程,更加注重乡村的综合振兴、村庄与田园山水的共同营造、乡土文化的挖掘彰显等。

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系统工程。要抓好科学编制实施方案、积极引导进城入镇、尊重农民留乡意愿、同步配套各类设施、突出产业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等重点工作,特别是要注重特色风貌塑造。刘大威认为,只有理念好、规划好、设计好、建设好、管理好,才能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好作品,“让今天的建设,成为明天的文化景观。”

集中居住是生活方式的变迁,必须紧密依靠生产方式的变革来保证,否则就业、收入以及公共服务就无法实现,生活方式变革就难以有效进行。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沈和认为,集中居住,核心是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分流,把原来的“职业农民” 变成更多的“身份农民”;关键是推进“三变”,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沈和认为,要鼓励进城、引导入镇、尊重留乡,集中居住要科学选址,力求靠中心城镇、靠产业园区、靠批发市场,做到便于生活、便于就业、便于出租房屋。“要坚持把引导农民进入中心城镇作为首选和最佳选择,让农民真正分享城市文明;要切实把农民利益扛在肩上,千方百计维护农民利益,真正让农民拆迁致富、生活幸福。”

集中居住不要急于求成

科学的人口研究成果是村庄布局规划的重要依据。“有调查显示,苏北农村进城、入镇、留村人口比例,大致是4:3:3或5:3:2,也有人认为,农村新生代普遍不愿留村,今后一个时期有可能呈现5:4:1甚至6:3:1。”省委研究室农村现代化试验区办公室主任储胜金在展示一系列数据和案例后说,推进集中居住首先要搞清楚哪些人要搬,对于农民的城镇化意愿动态变化,国家放开就业人口在大中城市落户以及苏北农村人口流向变化,都需要认真研究。

从国际经验来看,伴随着工业化市场化进程,欧美的集中居住经历从自由放任到政府必要的规划引导和干预的过程;拉美的工业化基础薄弱、政府治理能力不足,导致过度城镇化;日韩依靠政府主导市场经济体制,快速实现集中型城镇化。储胜金认为,推进农村集中居住,要有历史耐心和国际眼光,不要急于求成、急躁冒进,善于吸取各国的经验教训。当前,要精心编制村庄布局规划,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统筹谋划人口和土地城镇化,注重整体推进与农户自主相结合。

“住上新房,比吃水蜜桃还甜!”

特 写

“住上这样好的房子,心里比吃了10只水蜜桃还要甜!”6月23日,无锡全市首个农村住房建设试点——惠山区阳山镇桃园村冯巷正式竣工交房。52户村民住进200多平方米的新房。

白墙黛瓦,朱门明窗,站在自家的15号农家小院前,68岁的冯进钊老人,攥着刚刚拿到的新房钥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40年前住土坯房,后来改建了砖瓦房,如今拿到这么漂亮的新房子,想想都觉得美。”

位于惠山区阳山镇东大门的冯巷,共有52户村民、220人。村里的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空斗墙、多孔板、开间小,再加上年久失修,房屋质量和安全隐患日益突出。2017年10月,在无锡市委、市政府和省市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停滞十多年的农房翻建政策“解冻”,冯巷52户村民率先签字画押,一致同意在原址启动整村翻建。

桃园村村委会主任王延俊介绍,冯巷根据阳山镇总体规划,并结合自身特点,聘请了无锡市城市设计院对村庄进行了整体规划。其间,村里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就房屋的房型、结构、出资方式等与村民进行深入细致沟通,最大限度满足村民的诉求。

村民冯仁岳这次拿了一套250平方米的三层小楼。因为有省市区三级财政支持,老冯自己只掏了32万元。更令他高兴的是,翻新的村子里,保留了许多过去的老“物件”,村头的小河浜疏浚了,村尾的老槐树移植过来了,就连老宅子底下当地特有的“黄石块”,也被小心翼翼地挖出来,修复后,变成了新村里的景观青石墙。“房子新了,环境好了,家的样子没有变。”他高兴地说。



责任编辑:蔡媛媛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