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地域歧视的新变种谁来说不
- 2015年08月03日来源:检察日报
提要:地域歧视在我国由来已久,一直是个心照不宣的禁忌话题。网络和现实中,对东北人的歧视、对河南人的歧视,不绝于耳。
来自福建的黄先生近日爆料称,自己已经落户上海,但因身份证号码头三位数仍是福建的代码350,就被上海的部分银行工作人员拒绝房贷申请。“不向福建人提供贷款”似乎已经成为上海一些银行的“潜规则”(7月30日澎湃新闻)。
这个消息乍听之下令人不解。信贷业务是银行的赢利主业,只要申请者资质合格,按说银行没理由将客户往外推,等于推掉了送上门的钞票。那么,为何部分上海的银行如此“仇视”福建人?据报道,“可能是在几年前,很多在上海从事钢贸生意的福建人向上海的银行骗取巨额贷款,后来无力偿还,形成大量坏账,让上海的多家银行损失惨重。”
幸好,并非所有上海银行都拒绝给福建人房贷,黄先生只要有足够耐心,估计仍能办下这笔贷款。但问题在于,很多如黄先生一样的福建老乡,可能明明信用良好,却无端遭受部分上海银行的“信用歧视”,蒙受了额外的时间成本损失,要比旁人多付出几倍的努力才能得到贷款。他们的损失谁来赔付?他们的人格尊严又由谁来维护?
在笔者看来,拒给福建人房贷的信用歧视从根子上说就是地域歧视的新变种,是对人权的无言嘲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然而部分上海银行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人难以提起对这句庄严宣告的现实信心。拒给福建人房贷看似是商业银行作为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但是这些银行恰恰忽略了它自身的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作出了所有可能性中最糟糕的选择。
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与客户的业务往来,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同时规定,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不问青红皂白,只要是身份证350开头就不给房贷,这有悖于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自不待言,更违反了基本的商业伦理。将客户依照地域划分为三六九等,这样的银行值得客户尊重与信任吗?我看悬。
地域歧视在我国由来已久,一直是个心照不宣的禁忌话题。网络和现实中,对东北人的歧视、对河南人的歧视,不绝于耳。如今,地域歧视似乎又要增添一位新成员——福建。面对地域歧视依法说“不”,理应是文明社会最起码的共识。面对歧视,黄先生选择了向媒体爆料的方式来维权。在笔者看来,仅靠舆论监督还不足以消除歧视。
想要立竿见影,必须依靠法律的力量。具体而言,黄先生乃至所有蒙受歧视待遇的福建老乡,不妨提起民事侵权之诉,要求涉事银行公开道歉、赔偿损失。此外,银监部门理应依法主动介入,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和管理责任。
如果任由地域歧视野蛮生长,最终受害的不仅是福建人,更是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