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高考综合改革系列解读④ “强基础”“显个性”促全面发展
- 2019年05月07日来源:中国江苏网
提要: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新方案明确,我省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纳入统一高考总分,作为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
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新方案明确,我省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纳入统一高考总分,作为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
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有关专家指出,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计入考生高考总分的选择性考试科目,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自主选择,体现学生的兴趣特长;三是促进高中教育质量提升:通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革,引导高中落实课程方案,加强课程实施,提高办学质量;四是促进高校科学选才:高校可以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合理设置招生录取科目要求,提高选拔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合格性考试中,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10门科目,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1月。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科目及理科实验,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考试要求,设区市组织,学校实施考查,省教育厅抽查。
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用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替代相应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在高二第一学期末,可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7门中选择;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高三第一学期末,可参加语文、数学、外语及上述7门科目,共10门合格性考试;往届生和社会人员可自主参加合格性考试。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考试成绩长期有效,考生的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合格,方可参加该科目的选择性考试。
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6门,选择性考试成绩当年有效。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综合要求为准。据了解,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课程方案和课程内容按照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调整普通高中2018级学生课程方案和课程内容的通知》执行。
学业水平考试各门科目的考试时间怎么安排?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分别为:语文科目90分钟,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科目75分钟,信息技术科目60分钟。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每门科目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的区别是什么?有关专家指出,合格性考试的目的是检查高中学生是否达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学业要求,可以称为“强化基础”;选择性考试的目的则是在“强化基础”的前提下,凸显不同高中生的学科特长,可以称为“突出个性”。合格性考试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选择性考试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选科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特色优势,首先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2门。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重要依据,也是参加相应科目的选择性考试的前提;选择性考试成绩则纳入统一高考总分,作为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