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要开学了 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生活
- 2015年08月28日来源:中国连云港网
提要:在新生入学时,常会出现孩子哭闹的现象。殷敏认为,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到一群陌生的人,情绪上“大起大落”也在所难免。家长可以利用开学前一段时间,多方面了解就读学校的一些情况,通过照片、视频、故事等形式给孩子介绍学校,增加孩子对学校的接受程度。
再过几天,又有一批幼儿园小朋友将成为小学新生。上小学,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将是一个新开启的旅程。因为小学和幼儿园有诸多的不同,在往年,常有一年级新生出现上课爱瞌睡、体力不支、情绪上大起大落等现象。专家表示,入学之前,父母们就应提前帮助孩子预演将要面临的不同,让孩子们心中有数,那么当一切来临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加坦然自信。
准新生提前适应入学节奏
最近这一周,家住鸿港花园的张巧女士,每天下班后都会准时回家,即便是有同事或朋友要求聚餐,她都会婉言谢绝,而准时回家的目的,就是陪即将升小学的女儿提早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暑假期间,孩子都是晚上11点左右才睡,不抓紧将作息时间调整过来,等到开学了再调整,大人孩子都受罪。”因为女儿开学后将迈入小学生行列,张巧不难想像晨起后急促的生活状态,因为在幼儿园期间,孩子的磨蹭已经让她抓狂。张巧觉得提前安排好合理的作息时间,是适应新学期生活的第一步。
在敦促孩子提前养成合理作息时间的同时,一些家长也在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最近孩子卧室里的玩具、绘本等,都是要求他自己整理,还会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清洗短裤和袜子。”家住连云区墟沟街道的新生家长罗女士说,她是想让孩子在这些锻炼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体会成长的快乐。
帮孩子实现角色转换有技巧
步入小学,下课才能喝水、上厕所,上课不能随意走动,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孩子能适应小学的生活吗?笔者了解到,每到开学季,家长们就开始面临各种困扰,而在以往的新生中,也的确有孩子出现爱瞌睡、体力不支、情绪上大起大落的情况,有的新生经常上课了才想起要上洗手间,有的上课总是坐不住,悄悄钻到桌子底下。
“没有时间观念、做事磨蹭等行为,是一年级新生入学后最常见的问题。”从事青少年心理研究的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海州区健康教育所殷敏医师介绍,小学的到校时间比幼儿园早,一节课时间也比幼儿园要长,对此,家长要从现在起,在这段“准入学时间”里做好作息时间的调整,让孩子逐渐习惯起床早一些的变化。
在新生入学时,常会出现孩子哭闹的现象。殷敏认为,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到一群陌生的人,情绪上“大起大落”也在所难免。家长可以利用开学前一段时间,多方面了解就读学校的一些情况,通过照片、视频、故事等形式给孩子介绍学校,增加孩子对学校的接受程度。
家长和老师要形成教育合力
小学阶段注重学科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像幼儿园以游戏为主,一放学就完事了。有些家长很困惑,回家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在开学前的最后几天,家长可以做哪些比较务实的工作帮助孩子顺利入学?
“孩子的天性是喜欢玩的,他们也需要玩,因为玩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殷敏建议,家长首先要进行时间约束,给孩子相对合适的时间限定,规定先学再玩。要多给孩子讲相关的故事和名言,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玩理念。另一方面督促要及时,当孩子玩一段时间后,可以提醒孩子一下。这当中,还要坚持互相沟通,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谈心交流,父母要做好榜样,这样正确的教育观才会自然地渗透到孩子的心里。
针对40分钟的课堂,孩子坐不住,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问题,殷敏表示,在教学中既要延伸幼儿园那种玩乐中体验的学习方式,更要重视培养40分钟端坐课堂的学习习惯。对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形成教育合力,每隔一段时间制定一个具体的行为习惯目标。比如这个星期重点强调上下课时间观念、下个星期要学会整理书包,再下个星期关注他们倾听的习惯等等,变换着形式强调。同时,家长要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