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吹地产“市场化”将导致官商勾结
- 2014年04月29日来源:腾讯财经
提要: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郭峰认为,虽然市场经济是整个改革的大趋势,但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特殊属性,鼓吹“市场化”是极其危险的。
政府和市场在住房分配的“原则问题”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行政干预在学术界历来争论不休,其中一个较为原则性的问题就是,政府是否应该用行政力量之手干预市场之手的运作。今天笔者也不谈具体的问题,而专门谈一谈政府和市场在住房市场上角色分配的“原则问题”
再拔高一截,我们从政府和市场在经济问题上的角色分配的一般原则讲起。自从经济学家鼻祖亚当·斯密以来,正统的经济学家都推崇市场在生产和分配中扮演基础角色,并用了一个形象的说法,叫做“看不见的手”。关于斯密为何使用“看不见的手”,经济学思想史上一直存有争议。有人研究了宗教和上帝在斯密个人思想中的地位,认为斯密受到牛顿等人关于上帝用数学创造和谐自然秩序思想的启示,因此认为所谓“看不见的手”不过是斯密对上帝在经济社会中的相同角色的轻松说法。然而,尽管“看不见的手”只在亚当?斯密他老人家的《国富论》中出现过一次,扮演了一次群众演员后就再无露过脸,其重要性远没有后世宣传的那么重要。也不管亚当斯密使用“看不见的手”的本意是揶揄,还是对上帝创造自然和谐秩序的憧憬。但其在现代主流经济当中却有着最为基础性的作用和最为神话般的地位。
翻译成现代经济学的标准说法,所谓“看不见的手”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依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做购买的决策,生产者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做销售决策。市场就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这时的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推动着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各自的决策。然而,实际上在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建模中,这只手要么是看得见的,即“独裁者”的手(“社会拍卖者”,有了价格,万事大吉);要么是“幽灵”的手、“上帝”的手(市场天生和谐)。
在亚当斯密那里,还有我们官家大老爷的什么事儿吗?答案是有的,但只是一个守夜人的角色,就是指政府除了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和维护秩序的基本职能以外,尽量远离经济市场,让社会和市场充分自由地发展。政府“看得见的手”被牢牢地绑死,装进笼子。
但这种自由放任的态度,并不是每个自称经济学家的人都同意的。马克思主义和苏俄计划经济体制自然是另一端的代表。苏俄在其广袤的大地上曾经试验了宏大的计划经济,将所有人和生产元素组成一个国家辛迪加(亦被称为党国大公司)。对计划经济的可行性,在1920-30年代,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等为正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米塞斯和哈耶克等为反方,曾有过出色的辩论。兰格等正方认为,在政府统制经济中,中央计划机构可以根据“试错法”,模拟市场,制定和调整生产资料的价格,经过一系列的“试错”程序,使所有产品得到最优配置。
而米塞斯和哈耶克等反方则认为,由于政府不可能知道每个人的信息和偏好,即便政府是慈善的(哈耶克说他从不怀疑社会主义者的道德品格),计划经济的“计算”也是“不可能的”。当然,辩论以各方均宣布己方获胜而告终。
鼓吹房地产市场“市场化”极其危险
目前在现代经济学当中,按照其关于政府和市场在生产和分配中的角色的不同认知。从左到右,可以分为四个代表性派别。最左的就是对市场经济经济没有任何信仰,不相信市场经济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左的是怀疑主义,摇摆不定,有时候信,有时候不信,这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就是主张政府干预主义的经济学;中右的是对市场经济非常信仰,但是也认为,必要的时候,政府应该介入市场,这是芝加哥学派。最右的是对市场坚定不移,完全信仰,这是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 。
我之所以从如此的高度来分析这一问题,是因为我国某知名地产商在其微博上反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时(此言在其微博发出后,被一些学者赞为比很多经济学家更懂经济学),就引用了哈耶克的说法,认为“市场的最大优势不是调节分配,而是传递信息”。因此,行政性调控破坏了市场信息的传递,“摧毁了市场规律的基础”。而这一引述可能来自科斯最新的《变革中国》一书 ,但这些观点最初来自哈耶克的《作为发现过程的竞争》、《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等文章 。
我来解释一下,因反对计划经济,鼓吹自由市场而彪炳史册的哈耶克认为,由于我们每一个个体所拥有的知识都是分散的,不可能被其他人所完全获知,因此不可能按照统一的计划来生产和分配。而市场竞争,作为一个“发现的过程”可以传递这些私人知识(当然是通过价格了),以臻资源的合理配置。
作为一个粗读过哈耶克的学人,笔者当然不能说这位地产商所引用的名家名段有什么问题。的确是这样,如果政府的“看得见的手”比市场价格这个“看不见的手”在安排生产、分配要素上更有效,那我们退回去计划经济,政府福利分房,不就万事大吉了。但是,我这里还是要为相反的观点,即支持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找几条依据。
第一,无论是土地市场还是住房市场,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以垄断为基本特征的。并且这种垄断是政府深陷其中的垄断。不是常有言道政府才是高房价的最大受益者嘛,对于如此“攫取之手”,政府“看得见的手”,又怎能“袖手旁观”。此时,还大谈政府应该尊重市场、自由放任,如果不是书生意气,那就是别有用心了。
在当代中国一个匪夷所思之处就是部分国企“代理人”和体制内官员,大谈市场经济,岂不知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中,营利性的国有企业毫无任何道义和效率上的存在依据,一些体制内的人鼓吹“市场经济”,不过是希望可以让他们依靠继承下来的特权在这一“小众市场经济”中大捞一笔,而绝对不是哈耶克等人鼓吹的“大众市场经济” 。
第二,正如这位地产商所说,“市场最大的优势不是调节分配”。而我们知道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恰好是收入分配极度不公,从而一部分人能拥有住房,甚至是多套住房;而另一部分人则无法购买住房。并且这种市场价格调节造成的住房分配不均在住房价格上涨的背景下,通过财富分配效应,产生了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 。因此,“市场”在此方面的确“失灵”了,此时政府也就有了干预市场的理由(当然也可能造成“政府失灵”,这是干预策略的问题)。实际上,世界各国均未对住房市场完全放任不管。要知道,虽然体制上的社会主义早已破产,但道义上的社会主义依然闪烁着其人性光芒 。
总结而言,关于政府和市场在经济中的角色分配,固然仍有很大的讨论空间,但市场主导,不代表着市场是一切。单就房地产市场而言,全世界几乎没有那个政府对其完全放任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