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文化>正文内容
  • 薪火相传端午非遗民俗活动唤醒对传统节庆的认同感
  • 2019年06月09日来源:中国江苏网

提要:起源于春秋的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民俗内涵,凝结了感人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人格力量。今年端午节期间,全省各地开展30多项“薪火相传——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让人们在欢乐的节日体验中,获得对传统节庆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起源于春秋的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民俗内涵,凝结了感人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人格力量。今年端午节期间,全省各地开展30多项“薪火相传——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让人们在欢乐的节日体验中,获得对传统节庆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包粽子、缝香囊、编手环、画龙舟……端午前夕,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学生们体验端午民俗。五颜六色的丝线在小手里翻飞,不一会儿,一个个精巧的鸭蛋网兜就诞生了。“鸭是‘压’的谐音,有压邪的含义,所以端午节要挂咸鸭蛋。”教师给孩子们讲述鸭蛋网兜、五彩绳的故事,把传统文化的寓意融入其中,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龙舟绳结、艾叶香包、葫芦画、缤纷绒花……非遗文化无一不在展示古老技艺传承之精粹。端午期间,南京民间的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为学生们讲解非遗文化,带领学生一起创作。“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玲珑可爱。”在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瑞雷的讲解指导下,人们将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药包缝制进香囊中。

7日,南京市朝天宫棂星门外,“金陵吟”快闪活动拉开帷幕。非遗古琴艺术金陵琴派国家级传承人桂世民轻抚琴弦,在古曲《平沙落雁》悠悠琴声中,93岁的俞律老先生以极具特色的传统吟诵,声情并茂地迎接诗情端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吟诵学堂”的大学生吟诵不朽名作《离骚》,致敬爱国诗人屈原;南京师范大学与南京市第一中学的学生则以《少年中国说》诵出中国少年放飞梦想的风采。

5日上午,南京江宁汤山端午主题活动举行。汉服舞蹈《盛世》、组合演唱《汤山等你来》、经典诵读《魂兮归来》、歌伴舞《共和国之恋》……汤山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外十分热闹,前来“助阵”的阿姆斯特丹萨克斯乐团用萨克斯演奏《自由探戈》《我和我的祖国》,还通过包粽子、做香包、结彩绳体验“粽”情端午。

今年是南京博物院在端午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的第六个年头。南博艺术馆的长廊上,多幅图文全方位介绍和端午有关的知识,江苏端午民俗集中展示,让观众看得直呼“过瘾”。“‘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江苏的端午习俗令人眼花缭乱。”来自河南的游客吴学明说。南博老茶馆也是座无虚席,南京盐水鸭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建文带来精彩讲座《春江水暖鸭先知,端午尝鲜樱桃鸭》,讲述端午节南京人吃鸭子的悠久食俗。

南京博物院非遗馆组织一系列和端午有关的非遗展演。身怀绝技的非遗传承人将与端午相关的技艺传授给观众们,“这个绳子应该这么绕过去,再这么打一个结。”绳结艺术传承人蒋妍侠正在耐心地教授赤壁路小学学生崔琳昊做“鸭蛋网”。来自徐州的香包传承人艺人陈影则忙着教观众制作端午香包。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徐同学很享受这次民俗体验:“来到南博后,我才发现端午民俗好玩又接地气。”

“薪火相传——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方表示,深入宣传展示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礼仪习俗,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文化感和仪式感,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探索。“我们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进校园,让下一代在活动参与中亲身体验传统习俗,感知传统文化之美,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古老民俗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光彩,体现的是我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在增强,意识到自己对先辈及传统民俗民风有着深刻的眷恋与热爱。”南京农业大学民俗研究所所长季中扬教授认为,国家的日益强大,让人们重新审视、重视民俗文化,现代社会中的传统民俗并非只是“遗留物”。“自古流传至今的民俗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时间节点为人们提供情感交流、身份认同、情感共鸣的契机,它是一种刚需。”



责任编辑:蔡媛媛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