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首个盐文化展览馆建成 留住淮盐文化记忆
- 2015年10月14日来源:中国连云港网
提要:展览不仅反映了盐场和盐工的历史沿革以及生活场景,而且折射着老盐工的智慧,守护着盐文化的根脉,也留住了淮盐文化的记忆。
10月12日,笔者来到我市首个盐文化展览馆———市开发区猴嘴街道昌圩展览馆,只见一批又一批盐务工作者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专门前来参观。扒盐斗、高角口门、活渣耙、石磙等,这些散落在民间的盐工作业工具,被整齐地陈列在展厅里,而约有200米长的走廊两面墙上,则是一幅幅盐工劳作和盐场历史的画卷。展览不仅反映了盐场和盐工的历史沿革以及生活场景,而且折射着老盐工的智慧,守护着盐文化的根脉,也留住了淮盐文化的记忆。
当很多盐工“洗脚上岸”走岀盐田的时候,却被现代城市生活冲淡了对盐文化的记忆,为记住淮盐为国家作岀的贡献,猴嘴街道昌圩社区筹建了盐文化展览馆,得到了街道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该街道党工委书记姚宁告诉笔者,连云港是淮盐的主产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在沿海大开发中不少盐工上了岸,他们祖祖辈辈使用过的养盐、扒盐、运盐等一些器具和民俗用品散落丢失不少。在姚宁看来,岁月越是久远,越能显示它们的价值。“何不搭建一个平台,传承盐韵文化?”社区的建议很快得到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今年初,猴嘴街道昌圩盐文化展览馆开始筹建,展览馆设在了昌圩社区。
筹建盐文化展览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收集馆藏物品,猴嘴街道和社区广泛发动,要求机关和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街串巷时,大力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掌握散落在民间物品的底数,认真挑选宝贝。昌圩社区党支部书记颜红把工作做到了退休的老盐工家,最终将一个已砌在墙上的石磙捐献出来;台北盐场老文化工作者捐出了自家祖传的几幅壁画和一些老照片。特别是社区党员志愿者从民间收集的一些常年搁置在犄角旮旯的盐用器具,平时不起眼,却成了馆里的珍贵文物。
盐文化展览馆的收藏由少到多,由单一到多样,目前已有近200件,有推车、塑苫滩模型、食盐品种、食盐化工产品、雨裤、水鞋、刮板、扒盐斗、钢丝绳、高脚口门、浮板、导流板支架、小耙、活渣耙、照明用灯、木锨、水舀、木夯、小狗头、大狗头、送卤管道、石磙、送盐管道等,还有字画,让参观者了解到盐文化的内涵、沿革的历史。
猴嘴昌圩盐文化展览馆,实行边筹建边对外开放,开馆至今已有2000多人次参观。今年国庆节期间,猴嘴组织开展的社区文化艺术节在百姓大舞台隆重开幕,昌圩盐文化展览馆的展品带着“盐韵风味”与观众见面,那一件件展品,唤醒了人们对盐文化尘封已久的记忆。姚宁表示,猴嘴街道已创办盐文化协会,旨在让更多热心人参与进来,为传承前人的智慧、守住盐文化的根脉作出有益的贡献。通讯员 朱先明 伏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