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瞄准特色经济发展 海州绘就都市农业锦绣画卷
- 2022年02月23日来源:连网
提要:这样的忙碌场景,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在上演,仅春节期间,现代农业园内的西红柿就供应了175万公斤。
“请大家再加把劲,让这批西红柿早点上车发货。”2月18日清晨,尽管寒意浓浓,可位于海州区浦南镇的海州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春意盎然、一派繁忙,连云港博凡科技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永芳指挥着10多名工人在蔬菜大棚中采收西红柿,不远处几名工人熟练地将西红柿装袋、再整齐地码放到收集箱里,然后用拖车运往停在路边的货车上。“这批西红柿全部销往上海、苏南,保证新鲜农产品第一时间上架商超。”潘永芳说。
这样的忙碌场景,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在上演,仅春节期间,现代农业园内的西红柿就供应了175万公斤。
作为连云港市“菜篮子基地”之一,海州现代农业示范园不断提档升级,探索“互联网+物联网+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成5.6万亩核心区及7.7万亩示范区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辐射带动总面积达47.8万亩,推动农业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标准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书写了新时代职业农民的精彩故事,2021年,浦南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万元。
近年来,海州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加快传统农业现代化改造,积极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围绕新204国道改建形成的交通轴,扶持沿线乡镇分别形成省级、市级农业示范园区和大型田园综合体等特色产业,打造5G+数字化智慧农场、番茄庄园、板浦万亩良种基地、新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智慧型、数字化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家庭农场,形成花果山云雾茶、新坝西瓜、宁海豆丹等63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74个休闲农业观光点,推动海州农业产业向吸引都市客流、满足都市消费需求发展,规模化、高效化、现代化、智慧化的模式成为该区现代农业的一大亮点。
然而,让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生计农业走向品牌业,实现“藏粮于地”,“良田”是基础。
徜徉于板浦镇一片高标准农田里,横竖成排的经济林木井然有序,伴随拖拉机的隆隆声,村民正进行施肥作业。“有了高标准农田,旱能浇、涝能排,机耕路通到了地头,全程都用上农机。以前只能种旱作物,灌溉庄稼都是用水泵往自家农田里抽水,费事费力还成本高,现在新建了泵站和渠道,水直接送到田里,改种优质水稻后,亩产能达1200斤,每亩比以前多了300斤。”望着改造后的农田,种田大户田恒松细数着眼前的变化。
伴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在海州,越来越多像田恒松的农民都尝到了甜头,旱能灌、涝能排、地平整、路相通、渠相连的优质农田每年都在增加。截至目前,该区建成高标准农田33.8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95.48%;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0.5万亩,年新增优质粮食生产能力达261.4万公斤。
在此基础上,海州还拓宽市民“出城”和农产品进城两条路,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集资金、技术、人才、装备、信息等要素资源进入大农业领域,依托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推进绿色产业链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乡村富民产业,持续开展“村播打造计划”,推行农产品直采直供,成功架起了农民与市场的桥梁,培育特色采摘、植物迷宫、彩色稻田等业态,将农业观光科普、自助采摘、生态养生作为研学内容,推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双向赋能。截至目前,该区已累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74家、农业龙头企业22家,不仅强健了农业“筋骨”,而且串起了农民持续增收的“链条”。
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海州通过政府引导、部门推动、企业运作、农民参与,打造连片成带、集群成圈、沿线成廊的创意休闲农业格局,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项目建设中,为村民致富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接下来,海州将加快补齐农业发展短板,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发展精致农业,建设精美乡村,推进精细治理,着力拓宽农业致富路,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