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财政收入强劲增长 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 2021年07月05日来源:中国财经报
提要:财政部6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454亿元,同比增长24.2%。全国税收收入83831亿元,同比增长25.5%;非税收入12623亿元,同比增长16.2%。
财政部6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454亿元,同比增长24.2%。全国税收收入83831亿元,同比增长25.5%;非税收入12623亿元,同比增长16.2%。
1—5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3553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2000亿元,同比下降8.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553亿元,同比增长5.8%。
“1—5月,我国财政收支总体运行平稳。”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财政收入来看,尽管较1—4月同比增幅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这反映出我国经济的持续复苏,也为我国财政支出提供了保障。从财政支出来看,1—5月也有一定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该增长完全是由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带动的。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的较大幅度下降,是因为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为加大地方财力支出等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罗志恒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1—5月我国财政紧平衡的态势并未改变,收入稳定增长、支出结构优化更加注重民生是当前的主要特点,防风险、落实基层“三保”和支持国家重大战略是今年财政的主要任务。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5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8.7%,比2019年同期增长6.8%;1—5月累计同比增长24.2%,比2019年同期增长7.3%。
从税收收入看,1—5月累计,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5.5%,比2019年同期增长6.8%,其中,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24%,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21.8%,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16.6%,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25.9%,进口环节税收同比增长28.7%。从非税收收入看,1—5月累计,全国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6.2%。
李旭红说,1—5月,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多个税种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去年同期收入基数较低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充分反映出我国市场整体活力的快速复苏,企业经营行为呈现恢复式增长,百姓消费也得到进一步释放。与此同时,进口关税与出口退税的同比增长幅度进一步扩大,反映出我国的国际贸易情况复苏明显。
“从税收收入来看,基本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延续1—4月的增长态势,显示出我国经济上半年已基本企稳向好,为下半年的经济打下良好的基础,全年经济增长呈良好的预期。从非税收入上看,呈同步两位数的增长态势,表明我国财政收入统筹能力在增强,结构更趋多元化。”李旭红表示。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财政收入同比增速较快主要是受到去年同期基数低的不可比因素以及当前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等因素影响,同时反映了我国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
“从1—5月数据来看,所得税收入加起来占税收总比重接近40%,这充分反映出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企业效益提升;同时,经济增长带来了就业扩大,进而带动居民收入增长,带动了个人所得税的增长。消费性的税收增长比较快,比如车购税增长30%多,这说明我国的消费有序扩张,在支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支撑了税收增长。”白景明说。
罗志恒表示,从两年平均看,1—5月财政收入平均增速为3.6%,与1—4月基本相当,反映财政收入仍在相对稳定增长。同时,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在持续提高,反映财政收入质量在持续改善,非税收入得到规范。1—5月税收收入比重达到86.9%,较2020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分税种来看,个人所得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关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增速高于整体增速,反映出进出口贸易高景气、金融交易和房地产交易活跃。”
罗志恒说,政府性基金收入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主,当前土地出让收入增速边际回落,但整体水平依然较高,反映房地产市场仍有韧性。1—5月土地出让收入累计同比23.9%,较1—4月下降11.1个百分点。
“三保”等重点支出增长较快
1—5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6%。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扣除部分支出拨付时间比去年有所延后因素影响后下降3.3%,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持续压减;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5.8%。全国财政“三保”等重点支出增长较快,教育支出增长1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6.6%,卫生健康支出增长4.7%。
李旭红表示,从财政支出来看,1—5月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有一定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该增长完全是由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带动的。具体到主要支出科目,主要倾斜于教育、社保和就业、卫生健康等方面,而其他部分支出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对民生以及基层的关注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降低财政风险,保证财政的可持续性。
“除‘三保’等重要支出项目之外,其他支出已呈下降趋势,这表明财政平衡能力增强,进一步夯实财政的可持续性。”李旭红说。
“1—5月,中央、地方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分别为-8.9%和5.8%。”罗志恒表示,中央支出负增长,地方正增长,说明中央在竭力压缩自身支出保地方。另外,1—5月财政支出分项中,与民生相关的教育、卫生、社保支出增速12.1%、6.6%和4.7%,高于整体增速的3.6%,而基建相关的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为-3.4%、-14.1%和9.5%。
罗志恒强调,要高度重视付息支出快速上升,1—5月债务付息支出增速17.7%是所有支出项目最高的,同时债务付息占比达到4.3%,较2020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减税降费惠企利民
李旭红表示,2021年以来,我国减税降费持续推进,但更注重提质增效。在优化经济结构及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财政可持续性。具体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适当退出阶段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对于2020年出台的阶段性的应对疫情政策,有选择性地终止或延期,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财税政策的连续性,有效支持经济的持续复苏,又能减少财政支出压力,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二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重点扶持。今年在继续落实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如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等。由于资金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税收的减免有效缓解了其现金流压力,对于促进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保障就业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是加强对科技创新的优惠力度。“十四五”时期,是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通过一系列科技创新优惠力度的不断加码,如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等政策,对于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加大企业研发投入,从而带动我国整体产业的创新及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白景明表示,1—5月,减税降费的政策效果非常明显,减税降费使企业的利润空间扩大,直接体现在企业所得税增长比较快;减税降费增加了企业的投资能力,也扩大了就业。
罗志恒告诉记者,减税的结构性特征有助于改善制造业投资和小微企业生存环境,促进经济恢复更加均衡。1—5月,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今年以来首次转正,在一定程度体现了减税降费的效果。1—5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4%,两年平均增速为0.6%。
“同时,减税降费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鼓励研发,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升级。5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3.1%,明显快于整体工业增速。1—5月高技术产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3.2%,同样明显快于整体投资增速的4.2%。”罗志恒说。
截至6月15日,全国地方累计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2850亿元,占已下达限额的30%,其中,一般债券4205亿元,占已下达限额的53%;专项债券8645亿元,占已下达限额的25%。
李旭红表示,今年发行进度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一方面,是由于去年发行专项债券规模较大。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较为规范化的管理,整体地方政府债务处于相对可控的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下一步需要重点防范化解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