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新闻> 看点观点>正文内容
  • 评:虚假保健品是如何“忽悠”人的?
  • 2015年03月13日来源:金羊网

提要:造假和售假者的违法成本太低,导致虚假保健品屡杜不绝。要想净化保健品市场、打击保健食品生产宣传过程中的不法行为,势必要合法企业、消费者、相关媒体、执法部门联合起来,使造假企业的违法成本远远高于售假成本。

10日,厦门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厦门市2014年十大消费典型案例》,其中涉及制售假冒保健品等。章某等人开设的假冒保健食品地下生产窝点,涉案金额达500余万元,已移送公安机关立案处理。(3月11日《海峡导报》)

不法之徒以“免费试用、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名义,夸大保健品功效,甚至以保健品代替药品进行虚假广告宣传,让老年消费者花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他们的伎俩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以产品体验为诱饵。通过现场讲课、放录像等方式,让他们免费体验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再进行销售;二是以讲座或体检为幌子。讲座一般都是前阶段“洗脑”,后阶段卖“药”; 三是以虚假宣传为手段。“专家”鼓吹其保健品为“神丹妙药”,包治百病。 

来自国内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2012年以前保健品的消费对象主要为老年人,2012年以后21—35岁的中青年购买者已经占总数的77%。尤其是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亚健康”人群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小,因此,不少降压、降糖、降血脂的预防性、非治疗性保健产品销售火爆。其结果是害人不浅。声称可以治疗糖尿病的“纯天然”降血糖保健品——“金杞胶囊”和“玉黄丸”,经过食药部门检测,内含国家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物质。糖尿病人因为无法掌握剂量,危害甚烈。

为了欺骗消费者,牟取暴利,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世界卫生组织”、“中华医学协会”等实际不存在组织名义推荐、销售的产品。他们堂而皇之地大肆宣传其所销售的保健食品具有“改善性功能”和“增高”等功能,而监管部门从未批准过相关功能的保健食品。他们利用《本草纲目》、《中国药典》等名著内容断章取义,称保健食品中某种原料所具有疗效的办法来暗示疗效,误导消费者消费。大家一定要记住一点,只要是声称保健品能治病,那就是骗人!

造假和售假者的违法成本太低,导致虚假保健品屡杜不绝。要想净化保健品市场、打击保健食品生产宣传过程中的不法行为,势必要合法企业、消费者、相关媒体、执法部门联合起来,使造假企业的违法成本远远高于售假成本。我国保健食品打假任重道远,必须要多方联合、重拳出击才能清除保健品行业的蛀虫,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毕文章



责任编辑:王俊改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