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存款保险制度加固金融安全网
- 2014年12月02日来源:中国证券报
提要:即便商业银行还无法卸掉责任,也要依靠创新实现转型发展。无论出于以上哪种考虑,都需要加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以缓冲不良贷款的损失,倒逼银行转型,并为其他金融形式成长腾出空间。
11月30日下午,央行起草的《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式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这意味着酝酿了21年的存款保险制度终于要出台。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原来高度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转变为高度依赖房地产投资和地方平台基建投资的模式,投资在整个GDP中的贡献率占到近50%。这种投资依赖事实上就是银行贷款依赖。即便在2010年后,央行开始有计划地收紧货币供应,但借道“影子银行”的原银行存款绕了一圈后又回到了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只不过这次投资的成本更高,风险更大。
房地产大周期下行通道开启后,不管是扩大内需时期发放的巨额贷款,还是影子融资,其偿还都开始出现问题,银行贷款不良率连续12个季度上升,新一轮的坏账爆发期已经到来。投资效率和道德风险也开始显现。房地产大周期下行,处于“被引致”地位的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也开始受到影响。经济下行和银行风险或存在相互强化的逻辑,未来可能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事实上就是银行风险,而银行风险也就是财政风险。因此,建立旨在完善金融安全网、约束银行道德风险、加强金融市场监督和风险化解、倒逼银行合理定价的存款保险制度非常必要,也是维护金融稳定的有效手段。
由于既有投资低效、房价下行和制造业去杠杆,银行需要时间和空间来消化不良贷款;也需要培育民营银行和多层次资本市场来为投资注入社会资本。即便商业银行还无法卸掉责任,也要依靠创新实现转型发展。无论出于以上哪种考虑,都需要加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以缓冲不良贷款的损失,倒逼银行转型,并为其他金融形式成长腾出空间。
同时,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是利率市场化的制度条件。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仅剩下存款利率市场化这最后的一步,但这一步也被称为“惊险的一跳”。而我国央行在迈出这一步的时机选择和节奏上,之所以表现的非常谨慎,就在于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高息揽存可能造成系统性风险。近期央行不对称降息,显示了国家有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决心。此时提速存款保险制度,也是为存款利率市场化扫清障碍。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今年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始终扮演资金净投放的角色,银行间市场资金供给非常充足。但即便如此,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布的关于“同业借款计入存款”的提法,还是引发了一场小型的“钱荒”。表面看是存款准备金压力所致,但其背后折射的却是,在“非标”监管强化、地方政府偿债和融资压力下,银行会继续创设新影子银行(保函、融资租赁、股权投资和P2P等),接济地方融资平台,寻求刚性兑付收益。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银行风险偏好会降低,贷款意愿不足,但继续给高风险融资平台输血的积极性还很高,这无疑会加剧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因此,加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刻不容缓。《征求意见稿》可谓正当其时,基金初始来源并没有财政注资,有利于割断政府隐性担保,从根源上消除道德风险。差别化费率、破产清算等设计,将倒逼银行在资产选择、运营和风险化解上完全市场化,从而构建起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长效机制。当然,从国际看,存款保险不一定能避免银行破产,关键还是完善银行治理结构、有效监管,但毫无疑问,包括存款保险在内的、健全的金融安全网是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