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对大学另类迎新标语别太较真
- 2014年09月05日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提要:尽管现在的大学和社会间早已没有了“围墙”,但人们对于象牙塔,依旧抱有着一些期待,所以高校的某些节点与仪式,仍会格外受到关注。
尽管现在的大学和社会间早已没有了“围墙”,但人们对于象牙塔,依旧抱有着一些期待,所以高校的某些节点与仪式,仍会格外受到关注。譬如,一年一度毕业典礼上大学校长的讲话,或精彩或诙谐或生硬,总会悄然激荡起舆论的涟漪,甚至让一些个性校长迅速走红;再譬如,高校的迎新标语,我们也早已不止一次地谈论——它们共同构成外界观察大学以及大学生活的一个切面。正因如此,“小妖精们”的标语一时招致板砖和口水。
“小妖精们,你们终于来了”,初始感觉而论,标语确实显得“轻佻”,或者说它让人嗅不到应有的校园清纯气息,但是,这种标语真的就完全不可以接受吗?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纵然该条标语显得特立独行,但总体比较,它仍旧不是大学校园迎新标语中的“主流”。那么,将其定义为校园里年轻人们的“另类表达”,可能更为准确。“小妖精们,你们终于来了”,或许未必就契合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规则,但特例的青春式表达,只要不违背法规和公序良俗,就应该允许和接受它的存在。
所以,真正需要还原的是,为何我们会对一条“小妖精”的校园标语如此敏感?在我看来,这对应的事实上是两个问题。其一,在公众的潜意识中,都有着某种“标语以载道”的认知,他们会习惯性地给标语附加上意义,认定标语就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其二,议论者常常低估了大学生们的甄别能力,觉得他们都会对外来事物无区别地接受。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大学新生都已是成年人,即便看到“小妖精们”的标语,他们也不会衍生恋爱冲动,相反,多数会一笑而过。
当我们在讨论着“小妖精们,你们终于来了”的迎新标语时,我们真的在谈论什么?写作这篇稿子之前,我在网上搜索发现,其实至少早在2011年9月,该条迎新标语就已在网络上热传。一条3年前的迎新标语,为何在今天会再度引发公众热议?当我们指责标语的轻浮和不合时宜时,这本身是否就是另一种求真和宽容精神的缺失?“小妖精们,你们终于来了”的标语,其实没那么可怕,它和其他的青春叙事并无区别。如果我们对此过于认真,那就真的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