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慰问困难户被安排 反形式主义有多难?
- 2014年06月28日来源:新京报
提要:要告别“被安排”的慰问,从根本上摆脱形式主义的“傀儡困境”,除了依靠由外而内的制度监管和舆论监督发力之外,也需要对此问题有觉察的官员主动改变。其实很多饱受诟病的官场形式主义,一些局内人并非不知道,缺的是行动的勇气。
如果在慰问贫苦这样的小事上,都无法做到真实,那一些民生政策的推行,会不会也上演这样上下默契的造假?
“慰问困难户时,我明知道是被安排的,看的是关系户和重点户,嘴上说要改进,但没有实质性行动。”据媒体报道,这番话,来自浙江金华市委书记徐加爱在一次民主生活会上的自我批评。
这番话道出的“真相”,其实并不令人意外,意外的是再次出自官员之口。事实上,在此之前,广州市长陈建华也曾揭示,领导慰问不过是“走过场”、“基本上可以说是形式主义”,批评密切联系群众太抽象。
逢年过节,领导慰问,是传递官员亲民的“传统曲目”。既然是为了体现关爱亲民,诚意比形式更重要。不过,粗略浏览很多领导们的慰问画面,不难看见,一些领导慰问,已然只剩形式这具空壳,并无多少诚意——动作表情雷同,慰问品总是油米棉被,就连慰问的话,也被电视主播的画外音格式化了。
这样雷同的领导慰问,在很多民众眼中,也许早就成了一场形式主义的表演。而那些被经常安排慰问的人们,也渐渐学会了怎样配合镜头。也许就是为了追求“画面感”,一些地方喜欢提前安排“关系户”或“重点户”,这样能让慰问的“效果”更好,当然,只是一些官员们自我感觉的“效果”。
从广州市长到金华书记的先后表态,证明很多官员也并非不知道内幕,只是让人奇怪的是,为什么迟迟不见改进,没有“实质性行动”呢?
客观而言,从根本上改变困难户的生活境遇,需要具体民生政策或施政方针的改善和落实,不能靠逢年过节送点油米棉被,类似行为更重要的价值,也就在表达政府的一种立场。一旦把慰问和改变贫困的意义割裂开来,一些官员就算明知慰问是被安排的,可能也会觉得只是“小事”,缺少去彻底扭转的动力。而这样的行为一旦得到上级的默认,下级自然就投其所好,让形式主义成为惯例了。
殊不知,这种实质等同造假的慰问,不仅渐成让民众反感的形式主义,也传达一种容忍弄虚作假的信号。如果在慰问贫苦这样的小事上,都无法做到真实,那一些民生政策的推行,会不会也上演这样上下默契的造假?就此而言,对关系户的明知故“问”,不仅无法释放出官员重视弱势群体的善意,还有损相关官员乃至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公信。
要告别“被安排”的慰问,从根本上摆脱形式主义的“傀儡困境”,除了依靠由外而内的制度监管和舆论监督发力之外,也需要对此问题有觉察的官员主动改变。其实很多饱受诟病的官场形式主义,一些局内人并非不知道,缺的是行动的勇气。时言平(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