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已身正治他病”的原则,伸张法治正义
- 2014年06月09日来源:时评之家
提要:由此可见,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在透明的环境下,权力才不敢逾越法律规定的界线。权力越大,越离不开监督。有了监督,再大的权力也不至于变成个人任意挥霍的资本。
(新华网 2014年6月9日)“中央纪委副局级纪律检查员、监察专员曹立新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5月1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发布的这条消息再次激起千层浪。
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就在5月9日,中央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魏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的消息公之于众。
10天之内,中央纪委先后公布机关内部两名厅局级领导干部落马的消息,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有媒体报道说,中央纪委清理门户,对当前的反腐败工作有着标志性的意义。这表明中央纪委不光“老虎”、“苍蝇”一起打,而且也敢于解决内部“灯下黑”的问题。
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必须先正己。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纪委常委会牢固树立“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执纪理念,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重拳频出。
这种自我强大的素质要求,对于以维护公平正义为使命的工作者尤为重要。面对时下社会的种种诱惑,纪律检查员们更应恪守自己的法治信仰,坚定自身价值追求,不为利益所惑,不为声色所动,慎独慎微,洁身自爱。
公职人员是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他们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又尤其是纪检队伍,己身不正,又怎能正人身。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则。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他们在领导班子和一个地方、部门的工作全局中更是处于核心地位,掌握着较大权力,负有重大责任,其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如果对他们监督乏力,权力的运行就容易偏离正确轨道,甚至滑入腐败深渊,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在这方面我们有着沉痛的教训。
正因如此,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提高纪检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加强党性修养,坚决抵制“带病上岗”,认真筛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素质过硬的“钢铁队伍”。要不断适应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努力掌握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要进一步健全学习制度,要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理论学习计划,正确处理工学矛盾,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潜心钻研,讲求实效,在学懂弄通、学以致用上下功夫。
“纪检队伍”病毒再次的滋生,切中时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让人听后心里沉甸甸的。
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这样的道理人人都明白,人人都清楚,但“操作”起来却事与愿违。其原因,就在于长期受“官本位”体制及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潜规则”,即“位高权重责任轻”。有了“纪检监察员”的光环,就像是“蛋”,周围环绕着“苍蝇”,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所以,有了此等“光环”更应封闭自己的“盔甲”,磨练自己的意志,筑造出一副“铁盔坚盾”来抵御诱惑,帮助自己清醒法律界线。
由此可见,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在透明的环境下,权力才不敢逾越法律规定的界线。权力越大,越离不开监督。有了监督,再大的权力也不至于变成个人任意挥霍的资本。
所以,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接受人民的监督理所当然。如果有权不担责任、权力不受监督,我行我素,结果可想而知,权利一旦自由,就是一种放任和放纵。要把“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原则要求落到实处,这样,政府依法行政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