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丹:遵守“交规”的“背影”更让人尊敬
- 2014年05月22日来源:中国新闻网
提要:笔者认为,老师在与学生分享文章的精彩文笔时,不妨有意无意地将其作为交规的反面教材。这种见缝插针似的潜移默化,远比大张旗鼓般的宣传教育要有效果得多。如果此举能让生活中多一些遵守“交规”的高大“背影”,相信作者也会因此感到欣慰的。
近日,语文教材中被奉为“经典之作”的散文《背影》引起热议,记者向人教社求证,相关负责人表示确为误传,出版社并不会因为“违反交规”这一点去删除一篇经典之作。(《北京青年报》5月20日)
《背影》是一篇描写父子情深的经典之作,却在近十年来不时的被媒体误报“要从课本中删除”。几年前的旧闻,如今又重新进入公众视野,只是删除原因变成了主人公不遵守交通法规,笔者不得不佩服那些持之以恒的媒体人,更惊叹传播者以讹传讹的速度。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至少这其中还是有一些正能量的,那就是遵守“交规”的“背影”更让人尊敬。
矛盾的焦点都集中于文中的这段描写:“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其中父亲的如山父爱和儿子的感恩之情让我们为之动容,这也是《背影》一文的感人和成功之处。
此文创作于1925年,当时车站的火车来往频率不高,相应的规章制度也并不完善,所谓的违反交规根本无从谈起。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父亲的行为确实存在极大的危险性。文学作品里的故事情节大都有夸大或是虚构的成份,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浓墨重彩的描写父亲冒着生命的危险为儿子买橘子也情有可原。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能自觉遵守交规的父母才是孩子们学习模仿的榜样,才能为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保驾护航。
众所周知,如今的铁路早已今非昔比了。时速高达300公里的高铁列车号称“低空飞行”,进入行驶区间的行人根本无法躲避。电气化接触网通电后,强大的电磁场在两米范围内就可能引起燃烧或者使人触电伤亡。铁路在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对我们的自我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铁路部门近年来不断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安全知识宣传的力度,也不断完善铁路周边的安全措施,尽最大能力去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却总还会发生一些诸如老人横穿铁路被撞身亡、氢气球逼停动车的事故,这其中的原因不得不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父母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周围的环境对孩子也有巨大的影响,无论是“老人扶不扶”的争论,抑或是“中国式XX”的形成,都是我们在耳濡目染身边人的行为后,以及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迷失纯真自我的表现。
无论是否违反交规,也不管从课本教材中删除的真假,《背影》都是一篇上乘佳作。不过笔者认为,老师在与学生分享文章的精彩文笔时,不妨有意无意地将其作为交规的反面教材。这种见缝插针似的潜移默化,远比大张旗鼓般的宣传教育要有效果得多。如果此举能让生活中多一些遵守“交规”的高大“背影”,相信作者也会因此感到欣慰的。(文/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