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许官场称“老板”“老大”,治标也要治本
- 2014年05月19日来源:现代快报
提要:如果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领导,成了“老板”或者“老大”,担当职务时恐怕很难有为民服务的自觉。
现代快报网电(时事评论员 刘洪波) 广东省纪委通知,严明称呼纪律,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对上不得称“老板”“老大”,对下不得称“兄弟”“哥们”。纪委终于对“不雅称呼”下手了,但还只是广东省下了手。这种浸着江湖气和商业气的称呼,是否也从广东开始流行呢?
在社会中,怎么称呼人,既是“时代气息”,有时尚性的一面。夫妻以老公老婆相称,也是南风北渐,推至全国,就是称呼上的一种时尚或者自以为时尚,久而久之,就自自然然。“老板”“老大”之类称呼,在官场流行,起先大概也是感觉时髦而已。
但官场称呼的“时代气息”,也体现着官场现实。称职务,叫张局长、赵检察长等等,这是职务的现实。社会流行现象是副职不带副字,这是给面子的文化。现在又进一步,张局长称张局、赵检察长叫赵检,简省一字,就像那相应的机关属于个人所有。
称“老板”“老大”,并不是称职务,而是体现职务基础上的权力现实。老板仿商场,老大仿江湖,老板和老大,代表着“第一话事权”。就像“天无二日”,一个企业没有两个老板,一个帮派没有两个老大,所以官场上被叫做“老板”“老大”的,也一定是局部权力的首领。
我看到不少人说,官场称“老板”“老大”,表明权力场上确有一言九鼎、定于一尊的现实,这种现实不变,禁止称呼也没用。我不以为这有什么道理。
首先是禁止官场上称“老板”“老大”,虽然不是根本,但只要不止步于此,治标也有益。治标与治本并不冲突,如果一个社会腐败横行,却连标都不想治一治,只说是要去治本,可信不可信?可行不可行?
此外,权力场上有人一言九鼎,实属正常。设置官职,给予权力,本身就是要他不越权限而能决策管事。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官场,一定都是有首领的,而且首领必然是具有话事决事之权的。他可以有副手、有智囊,但作决定的只是他,但官场称呼为什么都向企业和江湖靠近呢?
官场职位是公共性的,官职来自民众。官员不像企业老板靠资本去当,谁钱多谁说话;也不像江湖老大靠帮会地位决定。所以官场称呼按企业和江湖来,就属大忌。从基本的体统来说,或换言之从政治伦理来说,官场绝不能效仿企业和江湖,官场称呼绝不能向企业和江湖看齐。
中国过去官场上,叫大人,叫老爷,叫上峰下官,这是一种体统,一望而知,与现代政治格格不入,但好歹也合乎朝廷体制,而不与江湖打混,体现了一种“政治自觉”,只是那种政治,并非民众的政治罢了。过去讲“当官做老爷”,当然要反对,但“当官做老板”或者“当官做老大”,实在是比“当官做老爷”更加等而下之,因为当官做“老板”或“老大”,不仅蔑视了政治的民众属性,而且发展到了把政治伦理代之以商业伦理和江湖秩序。
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领导,成了“老板”或者“老大”,担当职务时恐怕很难有为民服务的自觉,而只会享受权力的快感。一个社会中,官场到处是“老板”“老大”之声,民众观感如何,是否能产生权力服务民众之感,可想而知。当然这样的官场称呼,也可以体现权力眼中民众究竟有何种位置。
不许官场称“老板”“老大”,治标有其意义,至少是觉得看不过眼了,觉得那不是正经的“政治面貌”了。当然需要治本,但什么是本?我同意应当铲除当官做老板和做老大的土壤,但土壤是什么,我不认为是官员能够“一言九鼎”,而是其“一言九鼎”是否可以轻易超越权限,以及能否保证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