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对《舌尖2》可以吐槽,但不该苛责
- 2014年04月25日来源:青年时报
提要:人类有两样东西是必需的,不论身处何方和高低贵贱,那便是食物和爱,它们如同奔行的双脚,第一季迈出的是左脚食物,第二季则迈出了右脚爱。我们吐槽,但不该苛责。
《舌尖2》的总顾问之一美食家蔡澜说:“这么大年纪,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样的东西好吃,我总是说,妈妈做的菜最好吃。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喜欢什么地方的菜。”这与陈晓卿所说,“人情比美食更有嚼头”是相通的。这也难怪到了第二季美食少了,煽情的画面多了。
第一集《脚步》中的八个故事:林芝青年白马占堆,四川养蜂人老谭夫妇,陕西最后的麦客,三门湾讨海人杨世橹一家,湖北房县采小花菇的老人,沂蒙山椿树沟女孩,贵州雷山桥港的打工家庭,泉州归国华侨,分别对应的美食包括酥油蜂蜜,川渝麻辣香肠、烟熏腊肉、乐山嫩豆花,蓝田裤带面,三门红烧望潮、清炖跳跳鱼,山东煎饼卷大葱,贵阳丝娃娃,台州食饼筒,贵州雷山鱼酱、鱼酱炖稻花鱼,泉州古早味萝卜饭……
有网友吐槽称,《舌尖上的中国2》该改名《舌尖上的中国人》,人着实抢了不少食物的镜头。《舌尖2》变成了一种情怀前置的主题先行。第一季是通过食物自然生发出那背后的调子,但第二季是先设定一种腔调,再寻找符合主题且可以供售卖的食材予以证明那种腔调。于是,一切就显得颇为牵强。一集之中就出现了很多食材,出现了很多人,但是都是被切碎的,被剪乱的。
《纽约时报》谈起过优秀纪录片的评判标准,“它们都有一种共同的使命感。改变事物的状态,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过程,唤醒大众去注意自己生命中值得深思的层面,都是它们应尽的义务。”
站在这个角度审视《舌尖2》,似乎能看到其中包含的足够诚意。当第一季立足美食角度,小心翼翼地尝试触及传统文化和民族气质,而收获满满的掌声时,它本可以继续接受掌声,但它选择了做出突破。
人类有两样东西是必需的,不论身处何方和高低贵贱,那便是食物和爱,它们如同奔行的双脚,第一季迈出的是左脚食物,第二季则迈出了右脚爱。我们吐槽,但不该苛责。
看《舌尖》并不是非要看到想要怒舔屏幕,让我们感觉到舌尖上的乡愁也是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