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管理就是收费”的思维定式
- 2014年04月08日来源:现代快报
提要:去年年底开始,快的和嘀嘀两大叫车软件,在全国多个城市掀起“烧钱大战”。撇开商业伦理,快的和嘀嘀的“烧钱商战”,用一种全新的科技手段和理念,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实惠和方便。
现代快报网电(评论员 曹玉兵) 去年年底开始,快的和嘀嘀两大叫车软件,在全国多个城市掀起“烧钱大战”。这个格局可能在南京将被打破。近日现代快报报道,南京将推出官方电召平台,预计今年5月启用。届时无论是电话,网络还是手机召车,都需要支付至少5元的电召费。客管部门表示,本月内会与嘀嘀、快的等打车软件洽谈,商讨是否进行统一调度管理。
撇开商业伦理,快的和嘀嘀的“烧钱商战”,用一种全新的科技手段和理念,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实惠和方便。
但是也要看到,叫车软件方便乘客的同时,也破坏和扰乱了市场规则。此前,多个城市被媒体披露,因为补贴的效应,一些司机为了多赚钱,都忙着接“叫车软件”的单,很多不用或不会使用叫车软件的市民,在路边拦不到出租车。另一方面,很多司机也在抱怨,如果不用叫车软件抢单,生意很难做。
叫车软件给一部分乘客带来方便的同时,损害了另一部分乘客的利益。有舆论呼吁,政府职能部门出面,加强对出租车市场进行监管。监管是必要的,但是如何监管,却是学问。据报道,目前江苏省交通厅正在征询省内各城市意见,拟出台一个规范电召平台的管理意见。我们以为,规范出租车市场电召平台很有必要,但是要遵循市场规律,不能简单地罗列,把几家先统一起来,再按照一定的标准收费,最终由乘客买单。
从软件叫车减免车费,到电召平台收费,看似是市场的差异,实际是思维方式的差距。试想,如果当初快的和嘀嘀,用收费的方式推叫车软件,会有多少乘客使用?不过,快的们用市场的思维,选择了最直接的让利方式,从而赢得了客户。只是,管理者如果一味想着收费,会有多少乘客选择付钱使用官方电召平台?更不知道,快的们是否会接受客管部门的统一调度?
职能部门对叫车软件的监管和规范,办法有很多。比如严格某个时段不准使用,加强对违规司机处罚力度(对不使用叫车软件的司机拒载等行为),限制司机“叫车软件”接单量,等等。无论哪一种,都需要听听司机和乘客的意见,恪守市场规则,都应当遵循便利消费者的原则,而不是相反。
对任何市场的监管,必须走出“管理就是收费”的思维定式,唯此才能促进市场健康良性发展。这个道理谁都懂,要做到似乎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