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市计划总投入11.72亿元建3个生物资源修复区
- 2015年03月24日来源:中国连云港网
提要:从今年开始到2020年,我市计划总投入11.72亿元,采取多种措施,建成3个特色鲜明的生物资源修复区,完成总规划面积300平方公里的建设任务,推动海州湾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与生态环境修复,为海州湾渔场补“元气”。
日前,我市编制出台了《江苏省海州湾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与生态环境修复规划(2015—2020)》(以下简称《规划》),历时6年的海州湾生态修复行动自此开始。海州湾是我省唯一拥有多种海岸类型、基岩海岛和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分布的海域,根据《规划》,从今年开始到2020年,我市计划总投入11.72亿元,采取多种措施,建成3个特色鲜明的生物资源修复区,完成总规划面积300平方公里的建设任务,推动海州湾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与生态环境修复,为海州湾渔场补“元气”。力争到2020年,在海州湾建立起布局合理、规模宏大、功能完备、生态高效、管理规范具有良好示范效应的现代牧场化渔业发展模式,为江苏乃至全国生态型渔业发展树立典范。
过度捕捞,环境退化,海州湾“病”了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中国沿海八大渔场之一的海州湾渔场由于捕捞强度过大,尤其是底拖网等大型网具对渔场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致使传统的经济鱼种大黄鱼、小黄鱼、乌贼等已无法形成渔汛,出现资源严重衰退现象。此外,随着沿海城市规模化的不断扩大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陆源污染物注入海洋,致使海域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已超过了近岸海域的自净能力,对本已退化的海洋生态系统进一步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我市近岸海域渔业生物资源量相对较少,除小黄鱼和星康吉鳗等少数种类,优势种类多为生命周期短、个体小、资源更新快的小型低质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一些传统经济种类如大头鳕、真鲷、褐牙鲆等踪影罕见,白姑鱼、带鱼、高眼鲽、海鳗、银鲳、短蛸、鹰爪虾、三疣梭子蟹、金乌贼等越来越难以捕获。过度捕捞和环境退化是导致连云港近岸海域渔业生物资源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另外,滩涂围垦改变了原有的海岸海洋地貌,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地,鱼类、虾蟹类等重要经济物种的产卵场和索饵场不同程度被侵占,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受到伤害,海洋生态逐渐失去平衡。
为了这片海,港城在努力“筑巢引鱼”
针对海州湾渔场面临的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捕捞压力过大、海洋生物栖息地受损的问题,我市自2002年起便利用农业部转产转业专项资金以及省财政专项资金,先后在海州湾海域实施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工程,以补充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带动休闲渔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增强现代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据统计,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持续投放三角形、十字形、回字型等混凝土鱼礁、原石礁,以及旧船礁、浮鱼礁等,形成人工鱼礁,调控海域面积达134.25平方千米。经过市海洋与渔业部门长期跟踪调查,该修复海域生物资源已得到一定恢复,生态环境开始好转。
除了把国家专项资金用于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外,我市还积极筹措地方资金,用于近海资源修复。尤其是2010年以来,借助《生态补偿条例》立法的契机,作为全国首批3个海洋生态补偿试点城市之一,我市积极探索和推进海洋生态补偿工作,以重点用海项目为突破口,以重大生态补偿工程为示范,全面推进海洋生态补偿各项工作。先后开展了连云新城围填海工程、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赣榆港区前期工程、徐圩港区前期工程等重大用海项目的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积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恢复海洋渔业资源。
未来6年,3个修复区为海州湾补“元气”
《规划》选择秦山岛海域、海洋牧场核心区海域以及前三岛海域作为实施区域,以“补强、延伸、拓展”六字方针作为总体思路对三个规划区域进行功能定位和要素布局。计划到2020 年,通过广泛筹措民间资金,积极争取省部财政专项资金,认真落实地方海洋生态补偿资金,投入11.72亿元,建成3个特色鲜明的生物资源修复区,修复海域面积300平方公里,实现渔业总产值35亿元,渔民人均年纯收入2万元以上。
秦山岛———延伸:在修复环境,养护资源的基础上,整合并添加要素,发展海洋文化、海洋旅游、科普教育、休闲渔业,延伸产业链,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海洋牧场核心区———补强: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人工鱼礁投放密度,扩大生境修复规模。同时根据鱼礁功能优化配置和布局,结合增殖放流、贝藻场建设,进一步补充生物资源,完善生态系统结构,增强生态系统功能。
前三岛———拓展:拓展增殖空间、扩大岛礁辐射范围,实现贝类、藻类、海珍品及其他生物自然增殖与协调发展,构建绿色生态野生海珍品产出基地,打造优良品牌,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相关专家介绍,根据各功能区承载的主要功能,其主要利用方式各有侧重。如秦山岛休闲渔业发展区在增殖生物资源的同时,适度发展旅游、观光、垂钓、海上餐饮等第三产业,拓展海洋产业的服务功能,实现既有发展定位目标;海洋牧场核心区侧重于从补强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完善既有生态修复建设工程,采取养护结合方式,增加经济藻类养殖的比重,同时鼓励开展贝藻间养、混养、轮养、休养等方式,保持该区域优良的水质环境,保障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前三岛海珍品增殖区则以海参、海胆、鲍、扇贝等海珍品底播、沉箱养殖、网箱养殖等为主,同时选择适宜藻类进行养殖,一方面为养殖海珍品提供饵料,另一方面净化水质,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记者 刘安琪 实习生 谢佳 通讯员 夏正周 丁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