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州建筑设计院专家考察大龙顶抗日工事遗址
- 2015年03月13日来源:中国连云港网
提要:连云港地处黄海前哨,东濒海道,西接徐邳,北控齐鲁,南蔽江淮,有陇海铁路与港口两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3月5日,扬州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高级建筑师季文彬带领工作人员张晓鸣,张玉媛与连云港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高伟、副所长谢云峰等人,前往位于北云台黄窝山的最高峰大龙顶,对分布于这一地区的抗战防御工事遗址开展走访与考察。
连云港地处黄海前哨,东濒海道,西接徐邳,北控齐鲁,南蔽江淮,有陇海铁路与港口两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8年5月至1939年3月,侵华日军从南北两面夹击徐州,准备与国民党军第五战区主力进行会战并进而夺取徐州,将华北与华中战场连成一体,以实现其迅速灭亡中国的野心。夺取连云港成为徐州攻略战中的重要一环。
1938年春,日本联合舰队第四舰队由司令官丰田富武海军中将指挥,率旗舰“足柄”号重巡洋舰、“能登吕”号水上飞机母舰、“冲岛”号布雷舰以及下辖的第15驱逐舰大队、第13和第15扫雷艇队,外加测量船、补给舰等十余艘军舰,在青岛航空队的空中支援下,由驻扎在佐世保的第五海军陆战队和舰队水兵组成的“舰载联合陆战队”向连云港守军发起进攻。
连云港守军由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七军六六七团万毅部、六六八团崔锡璋部、六七二团白喜禄部以及第八十九军三十三师等部队组成,他们依托北云台山险要的地形优势,分别在孙家山、大桅尖、丫髻山、大龙顶等处设置防御工事,击退了武装到牙齿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的轮番进攻。大龙顶位于黄窝山绝顶,海拔456米,为扼守从连云港向南推进的重要通道。连云港保卫战期间,敌我双方在这一地区展开了近一年的拉锯争夺战。根据第三次文物普查的相关信息,大龙顶至今保存有一段全长约1500米的防御性战壕,是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实物见证。
在现场,季文彬副院长带领扬州建筑设计研究院技术人员对大龙顶抗日工事遗址进行了仔细的考察与测量。由于此处抗战工事遗址地处密林深山之中,山高坡陡,人迹罕至。遗址周边被大量带刺的藤蔓植物包围,前进的每一步都十分困难。经过近一下午的走访与调查,工作人员基本摸清了遗址周边几处工事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大龙顶抗日防御工事维修加固及环境整治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