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文化>正文内容
  • 花果山大桥石碑现身浦南 碑文用“手头字”书写
  • 2014年11月10日来源:中国连云港网

提要:近日,市文物保护志愿者封其灿、李彬、王红川等人在海州区浦南镇寻访近代碑刻时,在浦南三组电灌站的一条灌溉渠内发现一块刻有“花果山”字样的石碑。

近日,市文物保护志愿者封其灿、李彬、王红川等人在海州区浦南镇寻访近代碑刻时,在浦南三组电灌站的一条灌溉渠内发现一块刻有“花果山”字样的石碑。

经测量,该石碑长173厘米、宽39厘米、厚14厘米,碑心横刻“花果山大桥”五个大字,落款为“花果山大队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建”。据地方志记载,花果山大桥位于今天的花果山街道前云村附近,为一座钢筋混凝土板梁桥。该石碑是我市自新海连市更名为连云港市后市政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至于花果山的石碑为何会出现在几十公里外的浦南镇,据花果山当地人透露,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的浦南镇从花果山周边购买过数批石材用于兴建水利设施,这块原本砌在花果山大桥上的工程标志碑因石材平整,几经转运被砌在浦南三组电灌站的灌溉渠上。

石碑正面的文字中,“花”、“果”、“队”、“年”、“建”5个字的写法很特别,它们既不是我们常见的简化字,也不是中国古代使用的正体字,而是一种特殊的汉字书写字体———手头字。据了解,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和大众语运动相互配合而蓬勃发展,1935年春,上海的文字改革工作者组织手头字推行会,选定第一批手头字300个。同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共计324字。1936年10月,《简体字典》收录了4445个简体字,并在燕京大学开设简体字课加以实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简体字运动的发展主要在当时的解放区。解放区的油印书报刊物采用和创造了许多简化汉字,这些简化字随着人民群众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流行到全国各地,被称为“解放字”,一直流通到解放后。目前,不少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至今仍或多或少地在使用着这种字体。



责任编辑:王俊改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