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州发现民国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图》
- 2014年03月28日来源:连云港新闻网
提要:据了解,建国方略图印制于民国十八年八月(1929年),是辛亥革命胜利后,根据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绘制的一份全国性的地图,当年由上海世界舆地学社初版发行,全国只印了3000份,很有价值。市文保所的工作人员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80多年前的图,流传至今品相仍然如此完整、清晰,在国内绝对罕见。
近日,市文保所工作人员在海州开展文物走访工作期间,在西门外一户江姓居民家中发现一张85年前根据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绘制的一份全国性的地图。据了解,由于该地图当时仅刊印了3000份,目前在我国存世量极为稀少。
经测量,这张地图高37.3厘米,长51.5厘米,天头2.1厘米,地脚1.7厘米。地图正面左上角用正体字印有“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图”,其中“孙中山先生”为宋体字,“建国方略图”为方形隶书字,下方注明比例尺为“一千零五十万分之一”。
地图下方以及周边还有七幅局部区域图,分别是“建筑青河口为北方大港计划图”、“建筑乍浦为东方大港计划图”、“改良上海为东方大港计划图”、“整治扬子江水路计划图”、“甲假详图”、“改良广州为南方大港计划图”和“改良广州河汊计划图”。
《建国方略图》的背面为用红色宋体字印刷《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撮(摘)要》,全文约一万余字,第一部分是“交通之开发”,约占五分之三版面。其中包括“筑铁路二十万英里”、“筑碎石路一百万英里”、“修现有运河”、“新开运河”、“增设电报线电话及无线电等使遍全国”等几个方面。第二部分是“商港之开发”,后面依次是“水电之开发”、“矿业之开发”、“农业之开发”、“内蒙古、新疆之灌溉”、“于中国北部及中部建造森林”等部分。文末处印有“上虞屠思聪识”几个字。
《撮要》云:“爰撮其大要,编为是图。俾国民览之,如下一兴奋剂,共同努力,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使全国实业由此发达,国民生计由此充裕,国家基础由此稳固,则先生未竟之志得以完成,将长含笑于地下,而去去编图之意,亦不虚矣。”由此可知,此图绘制于孙中山先生逝世(1925年3月12日)以后。此外,《建国方略图》中标注的北京名为北平,说明此图在印制时已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以后,南京成为国民政府的首都,因此改北京为北平。
据了解,建国方略图印制于民国十八年八月(1929年),是辛亥革命胜利后,根据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绘制的一份全国性的地图,当年由上海世界舆地学社初版发行,全国只印了3000份,很有价值。市文保所的工作人员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80多年前的图,流传至今品相仍然如此完整、清晰,在国内绝对罕见。此图对于研读孙中山的著作之一《建国方略》乃至研究他的一生都具有重大意义,具有较高的收藏和文史研究价值。”
背景链接:
屠思聪(1894—1969),原姓申屠,字哲生,上虞华镇乡(今松厦镇)裴家村人。1922年,在上海创办世界舆地学社,先后主编出版《中华最新形势图》、《简要中华地理图说》、《简要世界地理图说》、《现代本国地图》、《新世界地图》等中外地图。1932年一二八事件中,世界舆地学社和印刷厂遭日机炸毁,仍收拾残局,继续出版地图。新中国成立后,任地图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