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区县> 海州区>正文内容
  • 江苏连云港海州区:父子同台竞赛 小康指日可待
  • 2020年08月05日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提要:虽同住一个屋檐下,但经营理念迥异,一个是凭老经验,种植8个番茄大棚的地道“老农民”,一个是靠线上下单,门店取菜的“网红小哥”。得益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父子俩的腰包越来越鼓,小康生活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浦南镇番茄专业村——草舍村,提起李庆良、李存父子俩“打擂台”忙致富的事,当地人都津津乐道。虽同住一个屋檐下,但经营理念迥异,一个是凭老经验,种植8个番茄大棚的地道“老农民”,一个是靠线上下单,门店取菜的“网红小哥”。得益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父子俩的腰包越来越鼓,小康生活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刚刚送走番茄丰收季的草舍村4组村民李庆良正在大棚里采摘豆角,忙得不亦乐乎。“这是番茄地套种的豆角,一来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二来又增加一笔不小的收入。俺这是从早忙到晚,月月有活干,天天见收入,日子美着呢。”虽然大棚顶端的塑料薄膜已经打开通风了好一会儿,但大棚里仍然高温难耐,李庆良一边擦拭着额头的汗珠,一边高兴地与记者交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52岁的李庆良是四邻八村公认的“能人”。早在2008年8月,头脑活络的老李自觉响应村里的号召,带头承包了一个大棚种植番茄,由于他善钻研、肯吃苦,当年就赚了5000多元。种了半辈子庄稼,从未见过每亩大棚能赚这么多票子,李庆良心动了。第二年起他又陆续承包了2个大棚,收益也年年见涨。近年来,随着当地政府对番茄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李庆良的番茄大棚数量也逐年增加,到目前,他的番茄大棚达到了8个。“虽经历了年初的疫情,但今年行情出奇的好,8个大棚就赚了30多万元。俺还得加把劲,争取年底和儿子的收入距离拉的少一些。”李庆良自豪地说。

时近晌午,正当记者欲起身离开时,只见一个身高一米七五左右的帅小伙把小轿车停在路旁,径直来到李庆良的番茄大棚。“老爸,都快12点了,赶紧回家吃饭呢。”来人名叫李存,今年28岁,他刚刚结束了上午在乡镇集市上的直播带货活动。

“袁大娘”菜市场

经了解得知,李存大学毕业后在苏南有了稳定的工作,但“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令他提不起精神。2016年,李存辞掉了工作,回村联系了七八个人,组成“新农人”队伍,专职从事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工作,他还注册了“袁大娘”果蔬电商公司。利用抖音、快手、微信等网络平台,将本村以及周边村的优质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送到城里人的餐桌。

“其实我选择从事农产品网上销售的工作,主要是看到父老乡亲们辛辛苦苦种植的菜,由于不懂销售,卖不出好价钱,看着心里不是滋味,我也想为乡亲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李存如是说。2016年是李存回村创业的第一年,也是番茄行情最差的一年,地头批发番茄的价格一降再降,低谷的时候跌到了每市斤8毛钱。仅以自家为例,他父亲种的3个番茄大棚靠批发才卖了4万多块钱,而李存依靠线上下单,门店供货的方式,当年就轻松赚了20多万元。现在李存已经在市区开了3家实体店,7个供货点。搭建起优质农产品一头连着田间,一头连着餐桌的快速销售通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了解,仅今年以来,李存和他的团队农产品销售额就达到近300万元。

为何会有“袁大娘”这个品牌?看到记者的疑惑,李存打开了话匣子:“袁姓是我家中至亲的一个姓氏,而大娘是泛指农村大婶、大妈,我的初心就是利用自己的所学的专长,全心全意的为她们直播带货,给大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既把更多的农家菜、健康菜送送到千家万户,也让父老乡亲们尽快致富奔小康。”提起创业的初衷,李存无限感慨。



责任编辑:李金娟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