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市场下滑:中国汽车市场变化与企业应对策略
- 2020年12月22日来源:新能源汽车蓝皮书
提要:对于近期市场下滑,我的基本判断是: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微增长阶段。这个阶段总体态势仍是增长的,但由于基本增速下降,在各种波动因素的影响下就会出现负增长。
对于近期市场下滑,我的基本判断是: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微增长阶段。这个阶段总体态势仍是增长的,但由于基本增速下降,在各种波动因素的影响下就会出现负增长。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在这个阶段,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应对策略:或者是生存战略,确保企业能够活下去;或者是防守战略,稳扎稳打,稳健发展;或者是进攻战略,在市场调整期逆势扩张。
无论采取哪种战略,企业都必须立足长远,要对本轮市场调整的深层次影响有清醒的认识。中国汽车市场的这次变化与以往完全不同,它将拉开一场马拉松式的实力战。也就是说,中国汽车产业将进入到靠真实力竞争的新阶段,企业必须依靠核心技术支撑、高效体系保障来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竞争力,这是最终克敌制胜的法宝。同时,企业还要对本轮市场调整的持续性和长期性有清醒的认识。未来的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激烈,靠“随行就市”发展再无可能。因此,企业既要有短期的应对战术,更要有长期的发展战略。必须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使产品价格、市场份额与品牌形象得到有效平衡。
那么,中国车企究竟应该如何打造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呢?我认为,中国车企在本土市场上是有很多先天优势的,包括对市场的深刻理解与快速响应、企业运营更灵活、产品迭代速度更快以及成本控制能力更强等,正是这些优势驱动中国本土车企成功走到了今天。而未来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把这些优势进一步细化和发扬,使其在持久的实力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或许有人会问,如果按照这种打法,我们是不是又回到从前了呢?我认为不是这样。新时期同样的理念必须有新的内涵,同样的优势必须有新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企业必须形成新的能力使这些理念更有效地落地,让这些优势更有效地发挥。这意味着,在中国汽车产业进入到品牌竞争的全新阶段之后,企业要靠深耕细作不断积累实力、培育品牌,才能最终赢得未来。具体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供企业参考:
第一,要在技术研发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过去我们的研发是跟随式的,但今后要加强引领式研发。当然,这并不是说企业什么都要干,更不是说什么都要自己干,一定要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到能够形成特色优势的核心技术上。同时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组合,融合合作伙伴的核心技术,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第二,要打造有效支撑品牌的拳头产品。品牌竞争力最终是通过产品来体现的。为此,要努力把产品做精,并在差异化上下足功夫。相近的产品要尽量同步切换,避免在相同的细分市场上自己的新老产品相互竞争。当然,要完全做到产品同步切换很难,挑战企业的资金、研发、采购、生产、质量、广宣、销售以及服务等全方位的能力,但这是企业未来必须为之努力的方向。同时必须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使自己的品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对细分市场的深入研究,深刻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及其变化,力争在营销服务及品牌塑造上实现创新突破。
第四,要回归企业经营的本质,踏实耐心地夯实企业的基础。打造体系竞争力至关重要,必须真正实现整个企业一盘棋,这样企业的成本管控能力和运营效率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长期来看,企业还要具备有效的资本运作能力,并平衡好生存与发展的关系。
第五,要加大构建“新四化”能力的力度。抓住本轮产业全面重构的战略机遇,打造支撑品牌未来发展的新实力。
第六,要建立面向未来的新型整零关系。随着产业边界的不断扩展和格局的全面重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之间将结合得更加紧密,为此企业必须建立起战略互信、协同发展、相互依赖的全新整零关系。
第七,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坚持“走出去”,努力把握海外市场的潜在发展空间。原来中国市场一直在快速增长,抓住本土市场就能获得很好的发展,但是今天到了必须考虑海外市场的时候了。而且,中国车企的实力也已今非昔比。为此,企业应该认真谋划国际化发展。
第八,要不断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打造卓越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的人才储备和健康文化,是未来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创造佳绩的根本保证。
最后,理解以上应对策略本身并不困难,关键是如何有效落地,并产生效果。企业家们一定要清楚,在市场调整、技术变革和产业重构同期而至、相互交织的今天,战略自信、战略定力和战略坚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唯有通过全员全方位的创新,努力把“速度+成本+灵活+资源组合”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中国汽车企业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