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官员失联与政府失声那个更可怕?
- 2014年09月29日来源:金羊网
提要:古语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古人都知道要对舆论进行顺势引导,我们发展了两千多年,进入现代社会反而不明白这个道理了?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日益多样化,社会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力度越来越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政府再向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来保持一些原本该公开的信息保密,恐怕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出现。
近日,洛阳市副市长郭宜品失联的剧情仍在“升温”,警方悬赏500元网上追逃、涉嫌收受贿赂等细节足以满足公众对此“悬疑案”的推理需求,以致引发公众质疑谩骂一片。然而,公众尚未平息副市长失联的震惊,南阳市内乡县人防办主任杨红彦无故脱岗的消息又再度引发舆论狂欢。更奇怪的是,这一桩惊动全天下的丑闻发生之后,当地党委政府和上一级党委政府的新闻发言人竟不置一词,集体失声。(9月27日搜狐网)
古语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古人都知道要对舆论进行顺势引导,我们发展了两千多年,进入现代社会反而不明白这个道理了?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日益多样化,社会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力度越来越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政府再向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来保持一些原本该公开的信息保密,恐怕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出现。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人总是把信息看做是一种资源,一种权力的象征,认为掌握的内幕资源越多,手中的权力越大。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观点。社会公众对于一些事件拥有知情权,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所以,多于类似副市长失联的事件,政府应该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进行说明,防止舆论发酵。
一旦在这样的事件中政府失声,就会导致社会公众对事件的胡乱猜测,虚假消息满天飞,各种谣言到处传。这样,政府的地位更为被动。而政府对事件的失声,也会使公众怀疑政府,从而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影响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所以,比副市长失联更为可怕的是政府的失声。作为政府,必须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披露该披露的信息,平息社会公众的怀疑,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作者:张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