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祝颐:“一路之隔两个世界”提醒公民权利归位
- 2014年08月12日来源:齐鲁网
提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启动之际,记者近日以蘧家磨村和郑家磨村作为样本,揭开两个村庄因地处不同的行政疆界所造成的种种差距。一路之隔,恍若两个世界。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启动之际,记者近日以蘧家磨村和郑家磨村作为样本,揭开两个村庄因地处不同的行政疆界所造成的种种差距。河北省涞水县蘧家磨村,隔一条马路,就是北京。路东的房山区郑家磨村,是村民们艳羡的对象。“这边饮水靠打井,那边自来水通到户,这边护林补贴一亩300元,那边3500元;这边每月养老金55元,那边350元……”一路之隔,恍若两个世界。(8月11日北京青年报)
一路之隔,恍若两个世界,身在河北的蘧家磨村村民如何不羡慕北京蘧家磨村村民?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想起一则报道,说的是,外地女子王某为落户北京与精神病人小张结婚的事情。小张的监护人发现此事后起诉到法院,法院宣判婚姻无效。王某“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精神病人结婚套取北京户口,结果鸡飞蛋打,让人一声叹息。两个相邻的都叫做“磨”的村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并无二致,北京房山郑家磨村的养老金几乎是河北涞水蘧家磨村的7倍。北京户口含金量如此之高,王某铤而走险与精神病人结婚,其动机不难理解。
英国法学家梅因认为:“所有进步的社会运动,都是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在“契约社会”里,人们推崇的是竞争,不讲身份,人人平等,通过自由订约去设定自己的权利义务,谋求自己的发展,主宰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而中国的户籍体制改革进程,正是这样一条从身份到契约的社会转型。但是京津冀一体化推而不动,推进户籍改革,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社会转型十分艰难。
前不久,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这标志着”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换个角度看,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只是在同一地域范围内消除城乡户籍差别,不同地域户口附加值差异较大。特别是特大城市与小城市的户口附加值差别明显。也就是说,统一登记居民户口,只是一张小范围通用的地方粮票。比如,郑家磨村村民可以享受北京的高福利实惠,而蘧家磨村就只能分享河北较低的政策红利。蘧家磨村村民对郑家磨村村民除了羡慕还是羡慕。因此,我认为,户籍改革关键要剥离户籍的附加福利,赋予不同户籍性质,不同地域人员平等权利。而不能止于给户口本换颜色,在小范围内消除户籍差别。
报道以蘧家磨村和郑家磨村作为样本,分析了不同地域民众的养老与自来水、农村补贴等方面的差别。在我看来,不同地域民众的权利差别远不止于这些。我不妨撷取其他几个公共服务项目继续分析这个问题。
比如,尽管各地都出台了住房保障政策,但是,不少外来人员被排除在住房保障政策之外。在大城市尤其是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是否享有保障房待遇,其经济附加值差异动辄上百万元,几乎是劳动者一辈子的收入,因户籍制度派生出来的住房福利差异存在巨大差别。
再比如,户口的教育附加值十分夸张。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外来人口不仅不能享受当地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也不能异地报名高考。虽说教育部出台了异地高考政策,但是考生录取率高的地区,根本不愿放开异地高考。在北京,外来工随迁子女即便具备了合法稳定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在京连续缴纳社保三个”已满6年“与”连续在京就读高中3年“等苛刻条件,也只能报考高职院校。
此外,一些城市推出的住房、车辆限购政策,把外来人口排除在外。如果外来人口没有当地户籍或者社保缴费没有达到足够的年限,即便手捧钞票也无法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买房买车。
不同户籍的人分配的公共服务与公共资源两重天,住房保障没有份,社保医保、教育不平等,买房买车被限制。公民安居乐业的基本要素都不具备,收紧特大城市落户政策,部分大城市关门享受好福利,谈何公共服务均等化?
统一登记居民户口不难;难的是改变户籍的福利功能,对不同地域的人平等赋权。如果把每个公民都纳入统一的权利保障视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蘧家磨村村民也不会如此羡慕郑家磨村的好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