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堂吉伟德:会议告别“半瓶水”带来细节性启示
- 2014年08月11日来源:齐鲁网
提要:细节决定成败,这个道理在节俭上更能得到体现,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启示。倡导节俭、呼吁节约,不能光喊口号而“口惠而实不至”,应根据实际需求创新服务方法。
走进APEC第三次高官会北京宫会议厅,来自加拿大的会议代表发现,桌上的矿泉水瓶好像有些异样,通红的瓶身上一处绿色标签格外显眼。Mark me, drink me, take me”。 看完绿色标签上印着的这行小字,他欣然用指甲在标签上划出了一个笑脸,作为自己的标记。“我会喝光这瓶水,不用担心和别人弄混水瓶。”
勤俭节约是人类应当共有的道德要求,没有国别之分,没有性别之限,也没有肤色之异。而作为各种会议极为重要的成本支出,一瓶矿泉水能否被喝光,不但检验着每个人的节约意识,对于会议组织者来说也是一种考验。据统计,每生产1升瓶装水,至少需要17升自来水,生产同质量瓶装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普通自来水的1500倍。浪费1瓶纯净水其实等于耗费了数倍之巨的原水,如果再加上包装、运输和人力等支出,成本自然不是小数。
据粗略统计,以北京全年会议接待1731万人次估算,如果有70%的人次饮用瓶装矿泉水,按照次均饮用1瓶水,十分之一的水量被丢弃计算,每年浪费水量达600吨。一地尚且如此,全国累计起来其浪费数量极其惊人。如此看来,告别“半瓶水”紧迫而重要。然而,倡导低碳也好,落实节俭也罢,离不开用行动换行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个人节俭实现有良好的基础和可靠的保障。否则,即便有心节俭,也可能“受条件限制”。比如因为参加会议的人很多,而矿泉水又没有特殊的识别标志,就会有“担心弄混”而选择放弃。
一个小小的绿色标签,既可以起到自定标记的作用,又起到了善意提示的功能,可谓一举两得。个例的“我会喝光”的承诺之下,是每天数千人开会的会场告别了“半瓶水”的浪费现象的可喜局面。从之前的普遍性浪费,到时下的“空瓶行动”,固然取决于参会者对于节约意识的提升,也源于会务服务能力的提升,为个体节约的实现创造了可靠的保障,一切都源于细节之实,细节之美。
细节决定成败,这个道理在节俭上更能得到体现,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启示。倡导节俭、呼吁节约,不能光喊口号而“口惠而实不至”,应根据实际需求创新服务方法,考虑到各种细节性要求。就像让在国外就餐,商家会根据客人的数量,推荐标准的菜品数量搭配,并限制你超量点菜。或者用更科学的自助餐方式,有效避免了中国式桌餐的先天不足。唯有坚持细节入手的理念,才能在节约的措施上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有的会议不再配用瓶式矿泉水,采取桶装水的方式,由与会者自己去接;也有的配用开水瓶装好开水,更加经济实用;还有的根据人体用水的需要和参会的时候,设计不同类型的“会议用矿泉水”,用科学标准实现源头控制。
更重要的是,必须知道公众需要什么,而实际又欠缺什么,做到了“供需对接”才能让举措更具效力。节俭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跟个体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原本的勤俭之风消失,社会以奢侈和浪费为荣,跟保障措施的不力,服务的细节不到位关联重大。习惯离不开培育和引导,让每个人产生良好的节俭习惯并让其一以贯之,是公共管理和服务应优先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