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堂吉伟德:取消重奖状元是去功利化的重要一环
- 2014年08月06日来源:齐鲁网
提要:在国家三令五申反对炒作状元的情况下,重奖状元结果成了最大的政绩炒作和宣传,出台禁令的管理者,结果反倒成了最大的推手。
眼下,一些高考状元成了“暴发户”。高考结束后,高考状元成了企业、政府、学校等各方追逐的对象,重奖事例屡见不鲜。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39218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3%的受访者反对重奖高考状元,61.6%的受访者认为地方政府奖励高考状元是把“状元”当成地方政绩。
重奖状元成了每年高考之后的“重头戏”,从企业到政府,从单位到学校,各种层次和渠道的奖励加起来,含金量自是不低。从县级状元到市级状元,再到省级状元,背后还有论功行赏的运作体系——除了给状元们不低的现金或者其他奖励,对教师、管理者和行政官员也会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至于出现了多次成为高考状元,又多次回炉学习的“考霸”。
虽然以考求利者毕竟是极少数,投机者也屈指可数,不过却是教育功利化的一个注脚。不可否认,奖励高考状元有重视教育的本意,也是一种延续多年的传统。确切的说,这样的做法在精英教育的模式下,确实有着某种优势。但在时下高考已然程式化,高等教育已经普及化,而教育改革又迫在眉睫的语境下,重奖状元已完全变味,成为地方政府秀政绩,商家搞宣传的工具,完全背离了其本意。
更重要的是,在商业气息过浓的当下,热炒状元已经成为一种营销手段,诸如什么状元房、状元日记、状元心得之类的商业噱头,越来越低俗而浅白,而“状元游街”式的唯状元是举的做法,更是有些“毁三观”。高考状元越来越成为浮躁社会的一个工具,唯分数至上和“一考定终身”的定势就难以得到扭转,由此导致的路径依赖,使得高考改革举步维艰。
故而,在国家三令五申反对炒作状元的情况下,重奖状元结果成了最大的政绩炒作和宣传,出台禁令的管理者,结果反倒成了最大的推手。从调查的情况看,68.3%的受访者反对重奖高考状元,可以说大多数人已经对泛滥成灾的重奖行为有所抵触,并意识到这种做法的危害性。因而,反对和取消对高考状元的奖励,不仅有助于
维护社会公平,避免“唯考是举”的观念固化,让教育回归其人格塑造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消除教育功利化目的,降低分数在选拔中的比重,从而为教育改革预留空间,以尽早的去应试而实现素质化。真正的教育评价应当是什么?而应是失学率的减少,是每个孩子都能够读上书,是更能体现教育权利和公平,而不是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打造“状元工程”。对于一地学子们来说,其最感到欣慰的事,恐怕不是自己成了状元之后,会获得多少奖励,而是自己高考毕业考上大学之后,不会“为了学费而痛苦不已”,也不会出现考上了清华北大学后,“为凑集学费而到工地打工”,更不会有为了学费而自杀的极端案例。若是一面是对高考状元不遗余力的重奖,另一面却是大量的贫困学子因学费而失学,这恐怕才是教育功利化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