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江涛:消除“1%家庭拥三分之一财产”的共同痛感
- 2014年07月27日来源:齐鲁网
提要:对形形色色的灰色收入持零容忍态度,严厉惩罚贪污受贿、官商一体等腐败行为和制造假冒伪劣、牟取暴利的不正当竞争。唯此,才能消除“1%家庭拥三分之一财产”的共同痛感。
今天,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报告指出,中国的财产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1995年我国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45,2002年为0.55,2012年我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达到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内容包括中国家庭的财产、消费模式、医疗开销与负担、家庭经营与自雇、住房、主观幸福感六项子议题。该书对这些议题的探讨为理解当今中国社会打开了窗口,客观地展现了无数家庭与个人在中国社会经济变迁浪潮中的得与失,折射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的财产不平等程度明显高于收入不平等,尤其1%家庭拥全国三分之一以上财产,折射出当下贫富悬殊的现状,这绝非“中国好声音”。
正像专家所担忧的那样,财富不平等及其相关的经济不平等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它是许多社会矛盾的根源,而且财富不平等具有自我强化的作用,即可能出现“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的恶性循环。近年来,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与全社会都在积极破解收入分配不公、弱者群体生活托底的难题,但基尼系数迅速攀升,贫富差距仍然较大。这种“马太效应”,必须得到制度层面的积极应对。
在现实生活中,因贫导致生活窘迫,弱势群体住房、医疗、教育受到影响,个别困难群众连基本生活保障都成问题。甚至出现有人因找工作受挫,穷困潦倒,就到公交车上纵火,“搞点事然后去坐牢蹭饭”。因贫犯罪虽是个案,却是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大患。现实版“警察与赞美诗”不仅仅是道德考题,更是关乎公正公平的社会问题。
破解“马太效应”在于建立起新的利益分配机制,真正藏富于民,让提升弱势群体收入的理想就能照进现实。诚然,这需要更多、更为务实的顶层设计。但关键还在于各级官员的执行力。前年底,习总书记来到海拨1512米的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走访看望困难群众。习总书记对当地干部说:窥一斑知全豹,到这里就是要了解我国的真实贫困状态,如能看到真贫,从北京3个半小时的路程就值了!习总书记要看“真贫”为各级为政者上了一堂示范课。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民生幸福的庄严承诺。各级官员要像习总书记那样,更多的体察民情,听取民意,问计于民,实实在在地为改变收入分配的畸形现状作出努力,使中央扶贫攻坚与公共财政倾斜等各项政策一竿子插到底。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打亮点”、“造风景”的政绩工程,只能劳民伤财,误国误民。期待中央多项综合性治贫的重大政策举措和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能逐一落到实处,创造有利于“造血式”扶贫的大环境,使贫困群众有更多公平的发展机会,绝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习总书记曾经深情阐述,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政府首要解决的就是通过深化各个相关领域的改革,打破现有利益羁绊,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革除收入分配中的积弊,建立刚性约束机制,遏制垄断行业高收入,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同时,对形形色色的灰色收入持零容忍态度,严厉惩罚贪污受贿、官商一体等腐败行为和制造假冒伪劣、牟取暴利的不正当竞争。唯此,才能消除“1%家庭拥三分之一财产”的共同痛感,建立起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维护社会活力与分配公平,让所有社会成员都能通过诚实劳动获得体面和尊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