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理财业务不能没有风险提示
- 2014年06月08日来源:金羊网
提要:近年来,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频频曝出诱导储蓄客户将储蓄资金改为定投理财,并因此造成客户资金重大损失的丑闻。在这些频发个案中,金融机构对定投理财可能存在的风险避而不谈,并且遮掩定投业务与储蓄的区别。
最近一段时间,深圳各家银行纷纷借六一节力推儿童理财。某商业银行儿童理财卡不仅能取款、转账、消费,还具有购买货币基金和储蓄国债、网上银行等多种功能。另一家银行的儿童借记卡也可开通开通基金定投业务,但需要家长陪同小孩先到网点进行风险测评。某商业银行新开通儿童货币基金,绑定儿童借记卡,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当手里的零花钱“越用越多”,孩子们能生动地感受到理财的好处。(《南方都市报》6月4日)
在未成年群体中开展财商和理财教育,当然是必要的。耻于言利、更不屑谈钱的传统社会观念和教育理念,不仅已经过时,而且还相当有害,让很多人在成年后仍无法正确对待金钱、财富、贫富。深圳市的青少年拥有较多零花钱,汇集起来是一笔不菲的资金。银行等金融机构看到商机,推出专门的儿童理财商品,既能有效揽储,培养潜在客户的品牌认知,也确实可以为青少年开展理财实践提供方便。这本是好事一桩。
有商业银行面向儿童客户推出网上银行电子记账本,孩子可以自己记载、管理收支明细,银行提供收支对比、构成和走势图,辅助孩子直观分析账户收支情况。如果当事银行能够确实依法保障儿童客户记账信息的隐私安全,杜绝客户记账信息转卖,克制本行通过数据挖掘推销其他高风险金融理财产品的冲动,此举就是值得肯定的。深圳市银行监管部门、教育部门甚至有必要推广这种做法。儿童客户理财,通过最基础的记账训练,将使孩子对财务流动性产生直观了解,为建立储蓄、投资理财、消费的平衡关系及负债表、预算表建立基础。长期的记账训练,有助于人们控制冲动和过度消费,而今成年人中并不鲜见的“月光族”,恰恰就缺乏这方面训练。
但让人感到担忧的是,某些商业银行并不着眼培养儿童客户及其父母的储蓄习惯,相关儿童理财产品加入了许多高风险投资业务,且不开展足够的风险提示。银行提供的投资理财产品,可能收益有大有小,也无法规避可能风险,不存在某项业务和产品一定会让孩子的零花钱“越用越多”的可能。
近年来,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频频曝出诱导储蓄客户将储蓄资金改为定投理财,并因此造成客户资金重大损失的丑闻。在这些频发个案中,金融机构对定投理财可能存在的风险避而不谈,并且遮掩定投业务与储蓄的区别。此外,在保险、信用卡等领域,金融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和话语误导,给投资者和消费者制造投资陷阱的现象也带有一定普遍性。而今,深圳市的部分银行又热衷向对金融产品类别、风险毫无认知的儿童客户推销货币基金等投资业务,还有银行轻易向儿童借记卡客户开放网银支付功能,抬高“尺度上限”,均未见严谨、严格的风险提示环节。笔者以为,深圳市银行、证券、保险业各监管部门应就此开展调查,评估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的儿童理财业务的操作安全、客户风险,强制规定儿童理财业务的功能限制和风险提示,避免因金融机构的不规范操作引发这方面的金融风险和恶劣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