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新闻> 看点观点>正文内容
  • 儿童节,不妨给孩子来一点吃苦教育
  • 2014年06月03日来源:金羊网

提要: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过,想成为幸福的人,首先就要学会吃苦。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想成为一个坚强的人,首先要学会的也是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不能吃苦的人,面对困难的第一选择就是逃避和投降,很难想象他会勇敢地去面对坎坷。

梁国江

儿童节前夕,爸爸用剩菜剩汤煮了一锅烫饭,可是14岁的儿子却以为是煮的“狗饭”,愣得爸爸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不过这位爸爸就此生气,或者赶紧顺着孩子的意给孩子换个口味,而是趁机给儿子上了一堂忆苦思甜课——“小时候自己在农村生活吃过苦,以前家里来客人才能吃上一碗烫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节约的还是得节约,不能浪费的就要坚决省下,所谓的勤俭持家就是这个道理!”后来看儿子吃得挺开心的。(5月30日《重庆商报》)

每年的儿童节,对家长来说,如何给孩子过节什么礼物是一件头痛的事,对孩子来说爸妈送礼物是天经地仪的事。可以说大家正常的思维就是只要能让孩子高兴满意,孩子要什么给买什么,孩子想咋样我们就咋办,宁肯自己吃千般苦,也不让孩子受一丁点儿累一点儿委屈,可以说是一种“甜蜜”的教育。于是,孩子从小便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缺少自立性和吃苦精神。

我们看到,这位姓杨的爸爸“无意”中给孩子上了一堂忆苦思甜课,效果出奇的好,不仅让14岁的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把先前认为是“狗饭”吃完觉得挺美味的。因此,我们不妨换个思维,学一下杨姓的爸爸,在儿童节里给孩子来一点“吃苦”教育,让孩子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如给孩子做一顿忆苦思甜饭(标准自己定,毕竟当初吃的苞米面野菜现在成了紧俏的绿色食品),讲一段自己吃苦经历,或者走访一户贫困家庭。

事实上,忆苦思甜课在七八十年代我国教育还很普及,记得我们小时候每学期都要上几堂忆苦思甜课,要么请贫下中农来学校讲旧社会如何吃糠咽菜吃不饱穿不暖,要么请老红军老八路讲不怕苦不怕牺牲的打仗故事,对我们那个时代成长起来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起了重要作用。曾几何时,这种忆苦思甜教育在我国逐渐销声匿迹,再加上现在孩子是独子,我们不少做父母的把孩子看做是未来的希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过分溺爱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让孩子在“蜜罐”中长大。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过,想成为幸福的人,首先就要学会吃苦。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想成为一个坚强的人,首先要学会的也是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不能吃苦的人,面对困难的第一选择就是逃避和投降,很难想象他会勇敢地去面对坎坷。

为了让孩子以后能够幸福,能成为一个坚强的男子汉,父母是不能心疼孩子吃苦的。吃苦教育在国外很普遍。美国:家长让孩子从小认识到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适应社会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德国:家长从不包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昨天是第62个儿童节,据各种媒体报道,各种购物场所、娱乐场所、旅游景点爆满成了大人的节日,几个大人带着一个孩子的场景比比皆是。希望下一年儿童节能听到带着孩子接受吃苦教育的消息比比皆是,不仅关系到每个孩子和家庭的幸福和未来,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责任编辑:王俊改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