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新闻> 看点观点>正文内容
  • 王传涛:“学生举报导师剽窃”揭开学术抄袭潜规则
  • 2014年05月17日来源:齐鲁网

提要:师徒反目已经成为高校发现学术抄袭的最主要路径。学术圈里由传统道德维系的师徒关系平衡,正在被打破。从某个角度论,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作者:王传涛

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生戈鋆称其论文遭其指导老师、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恽自求教授剽窃。但恽自求否认剽窃,称论文的证明思路、总体框架和主要证明步骤是自己设计的,戈鋆只是做部分证明而已。业内人则称是否剽窃难界定,但学生贡献不能忽视。(5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在“学术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的当下,举报别人或者被别人举报抄袭,那都不叫事儿。举报了,能够上新闻版面或是上头条,回头弄一个“引用过度”的调查结论,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还不小心能够赚点人气和知名度。

国人向来重视“尊师重道”,学生举报自己当年的论文指导老师,是属于典型的“大逆不道”。一方面,“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之下,我国学生向来是尊敬师长的楷模;另一方面,老师在学生的成长期间,往往起到很大的提携和帮助作用,学生也应该感恩。但师徒之间反目成仇的事却也经常出现,而且,师徒反目已经成为高校发现学术抄袭的最主要路径。学术圈里由传统道德维系的师徒关系平衡,正在被打破。从某个角度论,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笔者认为,博士生举报当年的论文指导老师,存在一些困境。首先,教授恽自求给学生戈鋆提供了学术研究的思路,这是事实,笔者认为,这个思路本身就是教授的东西,他能够把这个东西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尤其是本科生,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大度;但是,就论文成果而言,单独署名的方式似乎又把学生戈鋆的贡献完全忽略了,而戈鋆的本科毕业论文也是这一题目,因此,在学理上,也存在论题相同、内容相似的问题。

必须要承认,我国学术圈存在这样一个现实——学生就是导师的打工仔儿。许多学生也喜欢直接称导师为“老板”。许多大学教授的学术成果,往往就是一个或几个学生研究成果的拼凑。如果一位老师要完成一个课题,他往往把论文的几个目录分配给几个学生分别共同完成。有的情况是,导师很很慷慨地给学生们在论文或编委中属个名,有的则直接以个人姓名为“独立作者”。应该说,在学术圈里,这都已经司空见惯。

学术是否属于抄袭,能不能被揭发和举报,在相当程度上是取决于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分割是否公平。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关系破裂,很可能就会出现矛盾。之于我国学术体系的净化而言,如何改善这种以人际关系和利益分配左右的学术抄袭曝光问题,显然是教育部门和各个大学需要正视的问题。

学术领域的高端化、专业化,要求教育部门必须要建立一套独立完善的学术监督制度。就此案例而言,论文抄袭的认证以及师徒学术资源可共享的比例划定,在我国学界,是一片空白。教育部门也好,各个大学与研究机构与罢,都应该在这些方面定下一些规矩。比如,要明确好以论文发表的先后来定著作权;再比如,导师不能过度引用学生的论文,一旦把课题与学生共享,就应该立一个协议,确定最后的学术成果到底归谁。

 



责任编辑:王俊改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