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艺:景区“爆棚”要提前预警更要适时限客
- 2014年05月04日来源:齐鲁网
提要:国内旅游市场为地方带来滚滚财源,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轻视景区保护,听任景区超载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欠账也越来越多。
作者:胡艺
景区撑死也不限客吗?踏着春的旋律,“五一”小长假翩跹而至。正如节节攀升的气温,各地热门景点的客流量已经多到爆棚。为了缓解景区内“小孩看屁股,大人看脑袋”的井喷状态,江苏“五一”期间尝试发布在园人数和游览舒适度指数,以实时播报的方式,让游客犹如收看天气预报一样对旅游信息心中有数。(5月3日新华社)
不仅江苏省对游客发布预警信息,《旅游法》也明确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并可以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对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旅游者数量可能达到最大承载量时,景区和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疏导、分流等措施。
“五一”小长假,热门景区客流量纷纷爆棚,给景区与周边道路造成巨大压力,也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休闲质量,难怪有网友调侃,动物园99.99%的动物是人。为了确保游客安全与旅游质量,缓解客流压力,客流量过大的景区不仅要发布旅游预警信息,更要依法采取措施限制、分流游客,确保景区安全与旅游质量。
近年来,由于民众的旅游需求不断释放,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在利益的驱使下,不少地方对旅游资源开发失去了节制,对游客数量没有限制。一到节假日,景区人满为患,交通拥挤,住宿紧张,景区“超载”现象严重。景区游客超载,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除了交通、住宿压力以外,游客的安全问题,景区设备超负荷运转,生活垃圾增加,等等。甚至连动物园的小熊也被累得趴倒地上。游客的旅游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在景区接待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旅游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有的旅行社还以零团费招揽游客,导致旅游质量直线下降。民众虽然十分向往旅游踏青、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是对“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回家啥也不知道”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模式颇有微词。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景区与国内旅游环境的评价,而且透支了旅游市场的发展后劲。
更为严重的是,不少景区为了增加接待量,吸引客源,追求市场占有率,不惜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大兴土木,既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也破坏了当地自然、历史风貌。特别是黄金周与小长假期间,景区自然生态环境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不仅景区疲惫不堪,出现险情,甚至对整个生态大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我们看到,国内旅游市场为地方带来滚滚财源,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轻视景区保护,听任景区超载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欠账也越来越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我倒觉得,如果一些超负荷景区审时度势对接待量进行预警,并适时限客是对接待能力透支的必要矫正。不仅旅游业界不必责难,游客对此应给予理解,有关部门还应积极予以回应,对过度开发旅游资源、破坏生态平衡,景区超载,旅游质量缺斤短两等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促进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