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全方位立体式对口支援西藏 携手发展启新篇 茉莉格桑共芬芳
- 2022年08月19日来源:中国江苏网
提要:8月11日深夜,由西藏航空执飞的首架援藏防疫医疗包机,搭载着由江苏68家医疗机构、20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伍抵达拉萨贡嘎机场。短短几个小时的休整后,队员们便火速前往各个核酸检测点,开启守望相助的战“疫”新篇。
8月11日深夜,由西藏航空执飞的首架援藏防疫医疗包机,搭载着由江苏68家医疗机构、20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伍抵达拉萨贡嘎机场。短短几个小时的休整后,队员们便火速前往各个核酸检测点,开启守望相助的战“疫”新篇。
一场跨越山河的星夜驰援,一轮两地携手共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再一次印证着“苏拉一家亲”的深厚情谊。1994年,江苏建立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工作机制,至今已有二十八载。近年来,江苏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发力产业援建、民生帮扶、智力援助、文化交融,一批批江苏援藏干部人才扎根“世界屋脊”,在推动拉萨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征程中,书写走在全国前列、富有江苏特点的绚丽篇章。
产业为重,激活发展新动能
7月,正值拉萨墨竹工卡县油菜花盛放,黄灿灿的油菜田与翠绿的山峦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高原画卷。
2019年,南京市第九批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工作组的到来,为这片沃土赋予新的希望,将美丽风景变成美好前景。“刚来时榨油厂生存艰难,一来缺资金收购小油菜籽,二来榨的油也不知卖给谁。”工作组成员、墨竹工卡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求超说。几番调研了解后,工作组就地成立小菜籽油特色产业援藏“小组团”,从订单种植、统一收购到生产加工,再到油菜花旅游,制定了“一揽子”实施方案。
眼下,全县小油菜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带动4000余户种植户实现增收。站在榨油厂内,闻着浓浓油香,县净土公司负责人索朗加措幸福感满满地说:“过去两年,墨竹小菜籽油累计订单金额超过1200万元,榨油成了全县效益最好的乡村振兴产业。”
林周县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示范园、墨竹工卡县格桑花开产业园、达孜丹阳眼镜城项目、曲水曲泰红芯种业公司……一个个重点招商项目落地生根,一批批产业项目次第开花,江苏产业援建变单向“输血”为联手“造血”,帮助受援地蹚出“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牢记‘中央所托’,聚焦‘拉萨所需’,竭尽‘江苏所能’,打造产业援藏金字招牌,全力助推拉萨高质量发展。”江苏援藏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拉萨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静介绍,通过“小组团”援藏、完善园区配套功能、提升招商引资质效的“组合拳”,2019年以来江苏招引71个产业项目落地,实际到位资金38.45亿元。
如今,曲水县才纳乡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引领当地净土健康产业发展的“头雁”;林周县牦牛繁育养殖已形成规模,孕育出西藏自治区首个现代化、综合性农牧示范园区;墨竹工卡县的小菜籽油远近闻名,成为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生力军”;达孜县洋河朗热酒村、达孜丹阳眼镜城等项目为当地带来大产业与优生活……累累硕果,浸润着江苏援助的点滴汗水。
民生为本,托起乡村振兴梦
在拉萨,第一条双向四车道的快速通道名为“江苏路”,质量优良、路面宽阔;唯一一所市直幼儿园拉萨市江苏实验幼儿园,教育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唯一一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拉萨市人民医院,在江苏帮扶下走出困境,如今功能科室完备,医疗质量日益提升……“日光城”拉萨,“江苏印记”已深深镌刻在百姓日常生活中。
盛夏的高原,白云悠悠,水草丰茂。在拉萨河畔曲水县达嘎镇的三有村,一眼望去,两层藏式楼房两户相连,每户门前都带有独立小庭院,院外苗圃里种着绿植。2016年,这个村落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建成,并被命名为三有村,寓意“有住房”“有产业”“有健康”,这也是西藏建成的首个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
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老年人需要照看——为了解决这一民生难题,第九批泰州市对口支援西藏曲水县工作组结合内地社区养老的模式,在三有村试点,投资投物建成自治区首家社区养老驿站,解决养老问题,从而释放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2020年7月,三有村养老驿站正式运行。目前驿站内共接收需要日间照料的老人26名,来自21个家庭。
家门口医院也能“请”来苏州医生,这对于林周县的百姓来说已不是梦想。2021年,江苏援藏投资300万元在林周县人民医院建设了拉萨市首台套远程超声诊断系统。该系统以远程超声机器人和5G智能设备为核心,可实现苏州—林周、县区—乡村实时超声扫描。“将患者情况汇总后,我们会与苏州医院对接,由超声科专家远程超声检查。”林周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苏州市立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葛劲超介绍,目前两地已经开展27例远程诊疗。
拉萨一中引入江苏“洋思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墨竹工卡“溪桥工程”解决当地居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烦恼;达孜区培育林卡经济,带动村民就业、村集体增收……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援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苏最大限度地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让援藏成果更全面、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近三年来,江苏援藏资金在民生领域投入占比超过80%,完成8类104个民生项目,大幅提升了拉萨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人才为先,留下带不走的队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江苏立足拉萨实际,招引教育、医疗、管理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来到拉萨,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拉萨,在“传帮带”中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拉萨市第一中学三楼的生物实验室里,年轻教师蒋彪边踱步边注视学生的操作手法。在教室后排,蒋彪的“老师”——来自泰兴洋思中学的高级教师王小娟也正仔细记录着课堂情况。
自2019年8月进藏伊始,王小娟和蒋彪就结成师徒对子。一遍遍梳理教材、一堂堂旁听课程……王小娟带着蒋彪三年如一日,把在校时间排得满满的。2021年,两人合作取得西藏自治区首届“两融杯”教育教学成果奖,实现全校该奖项零的突破。
在一代代援藏人的接续奋斗下,江苏在所有援藏省市中,率先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体系、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完整类型的全覆盖,援藏教师数量位居全国援藏省市之首。
26岁的达孜丹阳眼镜城柜员德吉,赴江苏丹阳培训后,成为专业选镜配镜的技术人员,每月底薪5000元,另外还有销售提成,远高于同龄人。34岁的曲水县才纳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技术指导员阿乃,近两年前往江苏泰州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如今已成为管理5名产业工人的新型职业农民。
在江苏的人才帮扶下,无数个像德吉和阿乃这样的“格桑之花”在雪域高原渐次绽放。以智力援藏为引领,江苏援藏队伍精准对接人才需求,搭建多方联动平台,三年安排智力援藏资金4559万元,开展121个项目,重点培训教育卫生、信息化、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方面紧缺人才,厚植出一片高素质人才成长沃土。
实施“格桑花开平台+计划”,政商企校共建“格桑花开成长学院”,67名学员顺利结业,就业率达100%,跟踪培养学员437名;打造“拉萨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品牌,引入江苏专家智库,提供政策宣传、创业指导、项目扶持、成果转化链式服务,吸引90多家企业参与,助力青年走在“双创”前列……如今,江苏打造了一系列智力援藏品牌,并通过成果转化运用,搭建起人才智力“双向互动”的优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