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苏外籍友人述说江苏情 “携手抗疫,展望未来,我们在一起!”
- 2020年08月07日来源:中国江苏网
提要:昨天举行的“携手抗疫·江苏情”在江苏外国人短视频大赛颁奖仪式暨视频发布会现场,记者挖掘到一些精彩的幕后故事。
图为活动现场。记者 陈 俨 万程鹏摄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8000万江苏人民鏖战数月,本地确诊病例“零死亡”,4万多名常住江苏的外籍人士无一感染,经济社会秩序较快恢复,交出一份“硬核”答卷。在这份成绩单背后,也有不少外籍友人留下的“笔迹”。昨天举行的“携手抗疫·江苏情”在江苏外国人短视频大赛颁奖仪式暨视频发布会现场,记者挖掘到一些精彩的幕后故事。
携手抗疫,与江苏风雨同舟
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城市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在苏州生活了11年的英国人约翰·约翰逊选择了“与江苏风雨同舟”,他的妻子汤崇雁是苏州汤妈妈公益慈善中心的创始人,疫情期间,夫妻俩连续几周四处奔走,为湖北省57家医院、23个社区送出31万只口罩和20吨食品,为苏州的医院、学校、社区送出40万只口罩,为企业复工复产送出30万只口罩。
物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精神上的鼓励也同样让人动容。泰州学院的俄罗斯教师希玛在电视上看到援鄂医疗队逆行出征后,连夜创作了一首歌曲致敬医务工作者,“春天将至,胜利将至,武汉将复苏如常,一如既往,美丽绽放。”歌声嘹亮,一帧帧的画面亦极具冲击力。
今年3月,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拍摄了短片《南京抗疫现场》,用镜头记录南京的防疫措施,影片一经播出,在日本乃至世界范围引起高度关注。他说:“我感受到中国人团结的力量,这让我很感动。”继另一部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网络爆红后,竹内亮开始计划继续拍摄更多介绍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纪录片,“有些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我想把真实的中国拍下来给他们看。”
夺取“双胜利”,对江苏充满信心
“2月份公司已经有近90%的员工到岗,3月份开工恢复正常,随着订单增多,4月份生产扩容,购买新机器,还招收了新员工。”江苏宝浦莱半导体有限公司事业部菲律宾籍总经理卢维明的语气中难掩激动。最初得知疫情暴发时,卢维明非常担忧,但见识了政府严格的防疫措施和百姓的全力配合后,他毅然把家人从香港都接到了泗阳。“我在中国很安全。这段时间,我们一家不时安排一场短途游,日子非常惬意。”在“携手抗疫·江苏情”——在江苏外国人短视频大赛颁奖活动现场,在中国已经生活了25年的他坚定地说,江苏一定会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坐在他旁边的三洋能源(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山际勇点头赞同,三洋能源作为苏州市首批取得复工许可的企业,2月10日得以恢复生产,“感谢当地政府的支援及员工的团结配合,公司3月份全面复产,产能就已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目前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比预期增长了10%。”
情牵热土,未来在江苏
虽然国际上部分地区疫情形势依旧严峻,但在国内,人们的生活已经逐渐步入正轨,外国友人们的生活也恢复正常。经历了这一场同舟共济,他们对江苏的情感更加浓烈,纷纷表示要与江苏长久“在一起”。
克罗地亚小伙马国伦是公益达人,他的黑领带拳击馆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慈善拳击赛,赛事收入全部捐给慈善机构。疫情期间他不仅捐赠防疫物资,还录制了一组3分钟居家拳击训练短视频,鼓励人们居家锻炼、增强抵抗力,吸引了数十万粉丝。5月初,他的拳击馆恢复营业,不少粉丝慕名来学拳,1000多平方米的拳击馆顿显拥挤了,“一场疫情也让人们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运动,增强抵抗力。”这个20多岁的拳王笑容中带有一丝自豪。目前,马国伦正在筹办新一届的慈善拳击赛,他打算结合“姑苏八点半”的经济优势,拉近拳击与普通大众的距离。他说:“未来我还要在苏州再开一家分店,从此就在苏州扎根了。”
东南大学的约旦留学生芮亚思是一名医学生,疫情让她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定位,“以前我想当外科医生,拿手术刀,但是现在我想学病毒学,如果再有这样的事发生,我就可以出份力。”她正在考虑报考东南大学的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在江苏已经待了7年,芮亚思未来的人生规划还在江苏。
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个个活跃的身姿,外国友人们隔着屏幕喊出“我们在一起!”这是疫情期间4万多名在苏外籍友人对江苏的承诺,也是近10万在江苏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外国人对这片热土的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