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旅游>正文内容
  • 江苏古镇美食巡礼
  • 2015年07月13日来源:中国江苏网

提要:江苏古镇不仅风光秀美,这里的美食也是相当的美味。其食料多取自天然,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已然形成了当地的特色。今天苏小游为大家带来的就是一场古镇的美食巡礼!

江苏古镇不仅风光秀美,这里的美食也是相当的美味。其食料多取自天然,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已然形成了当地的特色。今天苏小游为大家带来的就是一场古镇的美食巡礼!

猪油米花糖(沙溪)

光绪年间(1900年)沈缓之在沙溪开设了“鼎盛祥”糕饼店。产品以桃片、麻糕、酒酿饼、肉饺为主。第二年(1901年)在爆米花的启发下,独创了猪油米花糖,并且成为太仓一绝。后来成了太仓人探亲访友的送礼佳品。其后,沙溪也有做米花糖的糕饼店,如紫阳馆等,但其口味还是以“鼎盛祥”为最佳。

由沈缓之创立的沙溪鼎盛祥糕饼店生产的沙溪猪油米花糖曾在沙溪、太仓一带享有盛名。解放后鼎盛祥公私合营,成为沙溪糕饼加工厂。沙溪酿造厂职工李建永下岗后从原沙溪糕饼厂厂长周根宝处继承其制作技艺,生产猪油米花糖。但猪油米花糖有季节性,一般在十月开始,到第二年春节结束;受销量及时间限制,李建永一般根据订货需要进行生产。

走油肉(荡口)

清康熙七年,四川巴县人简上到江阴任江苏学政衙署学政。简上,其嗜肉成性,每餐必食肉。某日,他在衙署宴请地方学士。家厨准备做一盆蒜香白切肉待客。手忙脚乱之际,竟将一块做白切肉的熟肉块掉进了热油锅。待将肉捞起,已炸成了金黄色,肉皮上炸起了一层小泡。家厨急了起来。白切肉做不成了,若买鲜肉来重做,为时已晚。他逼于无奈,只得将金黄色的肉块切成片置入碗中,如同烧红烧肉一样,放上些酱油、黄酒、盐、糖,再将其置入蒸笼中蒸热。然后,恐慌地等待客厅通知上菜。过了好久,客厅中传话过来,要家厨前去问话。家厨无可奈何,只得战战兢兢地走了过去。简上问:今天,你做的是什么肉?以前,我怎么没见过?家厨忐忑不安地将肉的制作过程一五一十地道出。简上听后,哈哈大笑起来。他边笑边说:今天,你歪打正着做出了一道好菜,妙哉!妙哉!从此,江阴人便将用这种方法烹制的肉称谓:“走油肉”。

甫里鸭(甪直)

“甫里鸭”,整只鸭中包鸽、鸽中包雀、雀中包蛋,辅以白果、肉皮配料等,砂锅中久炖,口味鲜美,80年代电影《小小得月楼》有相关描述。另以鸭丁为主料的“甫里鸭羹”现是苏菜名肴。198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年摄制了一部优秀彩色喜剧故事片《小小得月楼》,剧中的主人公得月楼饭店的团支书杨毛头(毛永明饰),向经理父亲老杨立下军令状,同乔乔等其他年轻人们开办“小小得月楼”,并尝试烧制失传已久的的苏州名菜甪直“甫里鸭”,“杨毛头”还曾到图书馆查找“江南菜谱”,挖掘这道名菜。最终成功地试烧成功。现在的得月楼仍有这道菜,不过做法已经改制成甫里鸭羹,与甪直镇本地的做法还是有所不同的。甫里鸭据说是晚唐文学家陆龟蒙所创,甫里鸭虽不如东坡肉闻名,但也是苏帮菜中的元老。传说陆龟蒙对鸭子情有独钟,自创了一种做法:鸭中包鸽、鸽中包雀、雀中包蛋,鸭皮油炸,脆酥香鲜,鸭子口衔石榴花,下垫荷叶,背排枪蒜,间洒花瓣,一道菜品充溢着文人雅趣。甫里鸭配料繁多,烹饪流程长,耗时耗力,虽然味道鲜美,但一般饭店很少推荐,现在在甪直的五星级酒店—阳明山酒店及本地百年老店西汇饭店,如有熟客指定此菜时,由大厨预先备料,还是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甫里鸭。

万三蹄(周庄)

万三蹄是江南巨富沈万三家招待贵宾的必备菜,“家有筵席,必有酥蹄”。经数百年的流传,已成为周庄人逢年过节、婚宴酒席中的主菜,也是招待宾客的上乘菜肴。万三蹄制作考究,以精选的肥瘦适中的猪后腿为原料,加入调好的配料,加水放人大号砂锅,经过一天一夜的煨煮或蒸焖,煮熟的整只万三蹄热气腾腾,皮色酱红,外形饱满,香气四溢。万三蹄肉质酥烂,人口即化,肉汁香浓,肥而不腻,皮肥肉鲜,甜咸相宜。

糕里虾仁(同里)

糕里虾仁是吴江的一道特色美食。它以鸡蛋白调匀后加入米粉、虾仁,入锅油氽制成,色泽鲜艳,松香可口,亦可另置小盒,佐以番茄食之,其味更佳。

袜底酥(锦溪)

袜底酥是千年水乡古镇锦溪的特产——闻名江浙沪,比如杭州的藕粉,苏州的豆腐干,老城隍庙的五香豆。如果你到同里、昆山或周庄,一定要品尝!

相传宋孝宗来到锦溪,由于旅途劳累,国事缠身,胃口全无,吃啥都没有滋味。心急之中陈妃找当地的百姓为夫君做些点心。因为心急,使得做出来的饼呈腰子状。宋孝宗醒来看到案几上搁着一叠袜底,心想爱妻怎么还有闲暇缝袜底?陈妃见宋孝宗醒来,连忙送上酥饼。宋孝宗这才恍然大悟,感到肚中饥肠辘辘,就大口吃了起来,想不到味道比宫中的“东坡饼”还要香还要酥,就问爱妃这是什么饼?陈妃就开玩笑地说,既然夫君说它是袜底,那就叫它袜底酥饼吧。袜底酥由此得名。



“袜底酥”受人欢迎,在于精选配料,做工讲究。用油酥和面时要反复揉和五六次到完全均匀为止,这样烘烤出来的酥饼才能一层层薄得透明,吃起来松脆爽口。馅芯制作精细考究,原料配比严格,如做椒盐酥所用的盐,要在镬子里煨熟,擀面仗擀细,小葱要捣成碎末,才能不穿孔,不露馅。烘烤技术性很强,烘烤时师傅须一步不离地守在职边盯住炉膛,直到酥饼呈现鲜亮的光泽、散发出清香时才出炉。

藏书羊肉(木渎)

木渎镇藏书办事处(原藏书镇)地处苏州西郊丘陵地带,境内群山绵延,植被丰富,有得天独厚适宜养羊的自然生态环境。羊肉最早是农山羊基地家秋收后因劳累体乏作为进补食品,或宴请亲朋好友的农家菜肴。因味道极佳,深得城里人青睐,故渐变为进城开店经商。

早在明清时代,穹窿山麓农民就有从事杀羊、烧羊肉、卖羊肉的副业,一般都以担卖或摊卖为经营方式,清末才开始到苏州城里开店设坊(俗称“羊作”),光绪二十二年,藏书乡周家场周孝泉到苏州醋坊桥畔开设了城内第一家堂吃的“升美斋”羊肉店,宣统后分别在都亭桥、临顿路两处开设“老义兴”和“老协兴”羊肉店。民国时期进城开羊作逐渐增多,在道前街、鸭蛋桥、娄门塘等多处开出了“老源兴”、“新德和”等颇有名气的店堂。抗战胜利后,在善人桥也开出小镇第一家羊作——胜利羊肉店。建国初仍以个体经营,公社化后,以大队组织经营,在苏州石路、皋桥、太监弄、东中市、宫巷等繁华商业区开设10余家集体羊肉店。每逢秋冬之交,古城内外羊肉店便纷纷开张,店堂一般沿街而设,不讲排场,锅灶立于店面,香气散至街坊,吸引众多食客,“羊汤勿鲜勿要铜钿”成为众人赞语,声名鹊起,至今享有盛誉。

藏书羊肉出名全在烹调方法独特,秘方世代相传,所以羊肉细嫩滑口,羊汤鲜美润热,香气四溢。藏书羊肉选用的是放养爬坡的山羊,最大加工特色是去除了让人掩鼻的腥膻味。烹调时只放盐不加辅料,将一只羊身切成4-6大块,旺火烧开,然后撇去浮沫“出水”,放在清水中清洗(称为“出水”),再清除锅底的沉渣(当地称为“割脚”),然后将羊肉重新入锅再放在原汤内,旺火烧煮3小时以上,其间大、中、小火都要拿捏得当,待肉烂汤浓后即出锅拆骨,装至特制的方形或圆形盆内。当地人用羊肉可以做出4050种菜肴组成的“全羊宴”,红烧、脆皮、爆炒、烧烤,不一而足。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