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首笔排污权交易落槌 罗盖特成尝鲜者
- 2014年07月23日来源:中国连云港网
提要: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我省已经推行了十几年,但最近几年才渐入高潮,罗盖特在我市企业中首“吃螃蟹”的做法值得肯定,值得推广。
“通过购买排污权,既解决了企业生产难题,同时又促使企业更多地考虑节能减排,花这些钱,值得!”昨日,罗盖特精细化工公司政府事务经理屈源说。日前,罗盖特在苏州能源交易中心第二次省级排污权交易会上,以98万元一举竞拍购得194吨二氧化硫排污权,成为我市首家通过市场运作手段获得环境资源的企业。
罗盖特也没有想到,自己会作为我市排污权交易的“尝鲜者”。这,源于企业热电联产项目的上马。依据《连云港市区热电联产规划(2011-2015年)》,罗盖特热电联产项目作为规划中新海城区的一个集中热源点,在原有1台130吨/小时的燃煤锅炉基础上,再建设3台130吨/小时的燃煤锅炉。省环保厅审核时称,该项目将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其中,194吨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关键指标。”屈源说。
“这样规模的排放量市里无法满足。”市环保局总量处处长杨华坦言,一般情况下,针对每个排污单位的实际情况,环保部门之前都进行排污指标核定,规定其对环境资源的使用权。而罗盖特热电联产属于新上项目,没有获得初始排污权分配指标,换言之,已经超出了环保部门给予的排放指标限制。一方面是城市发展所需,另一方面环境资源有限,怎么办?杨华介绍,对于这种博弈,一直以来,环保部门都是采取行政调剂的手段进行资源分配,比如说电厂通过脱硫脱硝等减排措施使得自身排污量大大减少,用不了当初核定的排放指标,这部分节省出来,环保部门就能给其他需要的企业。但随着我市环境资源逐渐稀缺,特别是像二氧化硫等主要排放指标基数低、限排已近底线,无法挪出更多余量内部调节。“说实话,我们现在连50吨以上的排放量都平衡不了了。”
传统的行政推动进入“死胡同”,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浮出水面。“排污权交易目的就是建立一种新的污染减排倒逼机制。”杨华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排污权交易,通过信用的有偿转让,达到环境资源和治理费用的最佳配置。“挂牌交易是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供求信息,我们最终经过多轮竞拍从4家企业手中购得,既透明又新鲜,这是真正的市场行为。”屈源说,尝试走向市场意味着企业要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通过花钱买资源,学会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
对排污权交易这一新生事物,市环保局总工程师黄宜鹤认为,罗盖特排污权竞拍成功,不仅强调了环境作为一种资源的有偿性,也为排污权交易今后在我市的全面施行积累了宝贵经验。
就是要让市场配置资源
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我省已经推行了十几年,但最近几年才渐入高潮,罗盖特在我市企业中首“吃螃蟹”的做法值得肯定,值得推广。
之前,这项政策之所以难以落地,一方面是经济发展不充分所致,企业没那么多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已经习惯了政府“婆婆”式的事无巨细的管理。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市环境本底脆弱、环境容量有限的“短板”逐渐显现,市场化的改革走到今天,再用行政指令大包大揽,环保部门一是减排压力所限“有心无力”,二是违背了市场规律。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实质上是把环境作为一种稀缺的有价资源,运用市场机制的手段来配置,提高这一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这也切合当下深化改革主题之需。要准确把握市场改革的方向,就要将企业推到第一线,通过二级市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自由配对,允许企业对其拥有产权,将其治理后所获得的排污富余指标额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使企业公平地利用环境资源,自觉降低治理成本,实现利润增值,从而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下的环境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改变过去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使环境管理手段更加多元化,社会参与、监督程度更高。
罗盖特的做法,标志着我市正在从“谁污染谁治理”的末端约束逐步转变为“谁使用谁有偿”、“谁拥有谁付费”的前置约束。通过它的示范带动效应,鼓励各企业积极提高减排意识,通过市场化交易促使企业从被动减排转为主动减排,从而达到控制污染总量的目的。当然,花钱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让企业树立良好的环境治理理念。(颜旻 严维新 王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