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解融资难题,民企须练“内功”
- 2019年02月18日来源:中国江苏网
提要: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融资难与融资贵,长期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融资难与融资贵,长期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在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上出了“大招”。
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不是一个新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过去也拿出许多解决方案,但问题依然存在。难题的背后,是供求双方的匹配错位:民营企业固然对资金求而不得,但金融机构又何尝不在苦恼于优质企业的求而不得。金融机构缺的不是资金,而是能放心贷出款项的好企业,它们如同挑剔的“评委”,甄别着台上的“选手”,当“演出”未达到及格线,只能毫不留情地按下“淘汰键”。
融资市场的“好选手”真是稀缺资源吗?恐怕是的。相对于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往往存在着财务制度不规范、企业信用水平较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抗风险能力薄弱等问题,影响了金融机构“转身”的意愿。民营企业要想打动“评委”,就得按照合法合规、守信重诺、优质高效的标准,练就“内功”展现“台风”,主动创造有利于融资的条件,用过硬本领赢得青睐。
练就“内功”要求企业努力强身健体。不少民营企业在融资困局中只看到外部环境的严苛、金融机构的歧视,在“怨天尤人”之余,未曾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细数起来,被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民营企业,问题还真不少。是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财务信息是否公开真实?企业信用是否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些基本功做不好,怪不得金融机构冷脸相对。民营企业要拿出决心和毅力,练好内功,增强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应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着力解决企业“家族化”倾向;健全财务制度,建立公开透明的企业财务平台,让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完整;践行“诚信乃立身之本”理念,珍惜商业信誉和信用记录,不逃废金融债务,防止因“黑历史”而被“一票否决”。
展现“台风”要求企业充分发掘融资优势。一些民营企业在屡屡被拒后,对融资失去信心,甚至“听天由命”,对新政策新措施漠不关心。须知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企业着急,国家更着急。对民营企业来说,看到融资新政策应主动学习研究,努力适应新要求新导向。民营企业不妨主动出击,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配合审查企业信用、真实交易背景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形成闭环帮助金融机构对贷款风险作出合理评估。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打造自身的经营和产品特色,提高品牌声誉,向金融机构展示良好的发展前景。科学安排融资结构,严格把控企业投资方向,合理安排使用企业融资,做到资金最优化配置。
而对地方、部门和金融机构来说,也应拿出担当精神切实加强服务民企的能力,在管控风险的基础上,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现有金融服务体系与民营中小微企业需求不匹配,就有针对性地开展差别化货币信贷支持;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就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区,打造信息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增信;过度倚重抵押担保、贷款审批时效形成“中梗阻”,就着力优化不适应新形势新思路的贷款政策。帮助更多民营企业破解融资难,助力民营企业家实业报国、踏浪逐梦,民营经济一定会迎来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美好明天。(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