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挖掘“一带一路”交汇点优势
- 2015年12月09日来源:经济参考报
提要:“港城对外开放的门户功能、贯通东西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功能及‘一带一路’支撑点地缘功能都在国家发展大势中充分彰显。”连云港市委书记杨省世说。
3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代表出席、100多位世界500强代表参会、签约项目总投资267亿元……这是第二届(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简称“连博会”)取得的进展。
大批钢管集结在江连云港港散货码头等待装船外运。
作为江苏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先导区,连云港积极打造多个重要平台,在连博会之外,该市还着力打造上合组织共用出海基地,不断强化地缘、国际物流通道及门户功能,凸显支撑点作用。
“一带一路”支撑点地位凸显
连云港作为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北接渤海经济圈,南联长江经济带,东西贯通日韩、中西亚及欧洲等诸多国家,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目前,连云港是中亚国家最便捷的出海口,也是日韩货物进入中亚乃至欧洲的最佳中转地,陆上辟有国际班列,海上开通60多条近远洋航线。
明显的区位优势使得连云港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注。第二届连博会期间,参观人数超过3.5万人次,其中专业观众超1.5万人次。期间,连云港也发起成立了30亿元丝绸之路国际物流产业基金,为今后连博会国际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开放合作新空间。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所研究员唐志超认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和日韩等国间的货物具有较强互补性,国际物流产业合作空间广大。连博会完全有能力与西安丝博会、乌鲁木齐欧亚博览会成“一带”沿线三大标志性国际展会。
与展会影响力同步提升的是连云港的“运力”。数据显示,目前连云港承运新亚欧大陆桥50%以上的国际过境集装箱运量。今年2月依托中哈基地开通的至阿拉木图的“连新亚”班列,仅半年就完成116列、11600标箱的运量,平均每周达到4.5列规模,并实现了“重去重回”,解决了多年返程空箱化问题。
此外,中西亚国家及中西部沿线地区共建共用连云港出海基地越来越成为各方共识。在连接“一路”方面,连云港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图巴朗港,新加坡PSA国际港务等知名航运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云港海运公司,串联起以连云港为基地的“海上丝路航运网”,为上合组织国家货物提供更优化海运路线。
今年8月,江苏省政府与哈国铁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中哈两国元首的第三次见证下,双方将进一步加强物流开发、班列运输、“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场站-仓库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连云港规划建设的上合组织物流园,已列入江苏重大项目建设目录。
发挥地缘禀赋优势面临“三难”
“港城对外开放的门户功能、贯通东西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功能及‘一带一路’支撑点地缘功能都在国家发展大势中充分彰显。”连云港市委书记杨省世说。
据杨省世介绍,“一带一路”战略及“中方愿在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连云港为各成员国提供物流、仓储服务”为连云港构建上合组织成员国出海基地奠定了良好契机,指明了发展方向。连云港正利用地缘优势,在中韩陆海联运试点口岸基础上,打造江苏“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区和战略先导区,推进与日韩的海空通道建设,港城正成日韩与陆桥沿线国家合作的战略支点。
连博会期间,不少与会人士提出,连云港打造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首要节点城市,还有利于沿海经济势能向中西部扩散,推动“一路”和“一带”互动共进,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不过,有关人士也指出,连云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承载国家的诸多功能得到加强,但地缘禀赋优势充分发挥依然面临一些困难。例如,2010年国家发改委在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就明确定位连云港为综合性交通枢纽,但在连云港市政府研究室主任刘江船看来,实际情况与目标仍有明显差距。
刘江船告诉记者,目前“一体两翼”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30万吨的深水航道二期工程仍未动工,高速公路网络亟待完善,海河联运的支撑能力较为薄弱,不足以构建“海、陆、空、铁、水、管”立体式综合交通体系。
记者采访了解到,数十年连云港只有一条陇海线相连,未新增一寸铁路,连云港机场目前仍是军民两用,航空瓶颈尚未打破,港口吞吐量在最早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中位列倒数第二。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海洋经济薄弱,临港优势发挥难,也成连云港的发展短板。5000万吨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获得国家核准并开展前期工作,珠江钢管、虹港石化等一批投资过百亿的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但从整体情况看,连云港海洋产业仍处于传统、粗放型开发为主的初级阶段,海洋人才队伍现状难以满足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推进情况也不及预期。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近五年来,作为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先导区的徐圩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招引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由于东中西区域合作机制尚未理顺,门户功能做强困难重重。
刘江船说,涉及东中西区域合作等跨省问题却需在国家层面加以协调,目前省市两级与国家有关部委的对接协调机制尚未理顺,因为没有部委牵头在国家层面的常态化协调机制,“区中区”“园中园”建设几乎是空白,东中西区域间产业合作没有实质性的成果,区域合作体制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功能亟待进一步挖掘。
构建综合交通枢纽 夯实临港产业基础
多位相关人士提出,连云港要更好发挥地缘优势、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撑点,首先要构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因为无论“一带”还是“一路”的概念,都是建立在交通基础上的。具体而言,连云港推进“一体两翼”组合港和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设迫在眉睫,上合国际物流园区宜列入国家的重大项目建设目录。
部分参加世博会的上海合作组织外方人士指出,在接下来的上合组织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贸合作的规划中,连云港被纳入议题有助于创造新的潜在市场以及打造贯穿欧亚大陆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在枢纽地位得以加强后,连云港还需构建更加坚实的产业基础。盛虹集团副总裁郑国栋说,国家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港城的港口岸线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基础性、基地型临港工业,培育以大炼化为龙头的石化中下游产业集群、盐化工产业集群和冶金产业集群。
医药产业即是连云港“优势产业集群”之一。“全国医药看江苏,江苏医药看连云港”。据了解,欧美国家医药产业对GDP的贡献达到15%以上,而我国还不到3.5%,医药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连云港目前正依托恒瑞、康缘等四大骨干药企,以及德源、苏云第二梯队企业,进一步提升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麻醉镇痛药物等六大生产基地的发展规模和层次。
“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医药产业。”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关永健说,未来要强化全产业链发展理念,重点向可穿戴设备、可植入器械、保健品、健康医疗、涉老健康等大健康产业领域拓展,有效介入大健康产业上下游行业,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集聚能力。
有业内人士比喻说,“中亚五国是政治股,亚太是优先股,中东、非洲是新的潜力股”。随着中韩自贸区、上合组织自贸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及中非中阿国际合作的加强,连云港在基础设施建设及经贸方面的交流合作必将有新的突破,其必能更加全面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未来,连云港将致力于充分发挥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政策,推动港口共用、政策共享、园区共建、产业共育,全面服务欠发达地区的崛起。
“关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不妨关注将后发先至的连云港。”连云港市市长赵晓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