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文化>正文内容
  • 连云港灌云发现民国 水利石碑
  • 2014年12月02日来源:光明网

提要:日前,灌云县杨集镇发现一处民国时期水利石碑,为研究杨集的开发、杜大圩的兴衰提供了有力依据,也是一份难得的地方资料。

12月2日讯  日前,灌云县杨集镇发现一处民国时期水利石碑,为研究杨集的开发、杜大圩的兴衰提供了有力依据,也是一份难得的地方资料。

此次石碑的发现者是杨集镇沂北卫生院院长封宏,他在工作之余,热衷地方历史文化。有一年秋天,他到杨集镇南村为一位老人出诊,傍晚路过杜大圩庄西北电灌站时,意外发现水槽横担上好像有字,下车查看发现“川流不息”字样清晰可见,其余字模糊不清。细心的封宏将这件事记在心中,后来反映给市文保志愿者封其灿。近日,封其灿专程前往考察。为进一步弄清落款,同去的杨集镇南村原村支书李正军借来长板担在槽口,封其灿跪在板上对字进行清洗,字迹很快显现在众人眼前:其右侧为“民国十年清和月”,左侧为“杜恒升庄”。

据李正军回忆,七八十年前,杨集河南大片土地属杜姓地主,庄园很大,庄名叫“杜大圩”,北边是“东门河”,东边有“小潮河”,庄南是“六里河”。这一片土地受灌河的影响,每天一潮来、一潮去,沟河纵横,易旱易涝,土地盐碱量高,庄稼难以生长。为了改良土壤,方便人们出行,庄主在“小潮河”西岸、“六里河”下圩建造一座闸,名为“沈闸”,闸门上题刻“川流不息”。此闸建好后,收效明显。当地老百姓用一副对联赞道:潮来潮去,川流不息,有闸可挡;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有桥便行。

时过境迁,宽阔的六里河逐渐淤塞变成洼地。上世纪70年代,人民公社兴修水利,重新调整土地,此闸被废,闸上的石头被用到其他地方,闸额被运到大圩庄西北作电灌站的横梁。转眼半个世纪过去,闸额依然保存在这里。经测量,闸额长276厘米,高40厘米,每个题字外都用直径33厘米的圆圈包围,楷书,字径19×23厘米,款径6厘米,保存完好。



责任编辑:蔡媛媛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