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市文保所赴郁林观石刻群开展拓片工作
- 2014年10月27日来源:中国连云港网
提要:为保质保量完成由上级布置的相关拓片工作,10月25日,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人员与市文物保护学会文保志愿者一行11人前往国保单位郁林观石刻群,开展例行的文物保护与拓片工作。
为保质保量完成由上级布置的相关拓片工作,10月25日,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人员与市文物保护学会文保志愿者一行11人前往国保单位郁林观石刻群,开展例行的文物保护与拓片工作。
早上九时许,市文保所工作人员与文保志愿者一行在狮子岩下集合完毕后,未做停歇便立即投入到了一天紧张的工作中。工作人员根据事先做好的分工安排,分头爬上各自的脚手架,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此次拓片工作的重点是被叶圣陶先生赞颂为“唐隶宋篆”的两块古代石刻。
根据清代《嘉庆海州直隶州志》的记载:“狮子崖,《陈志》:‘东海城北二十里,形如狮子故名。’有泉曰濯缨。旁刻飞泉两大字。下有郁林观,石壁多唐宋题勒。”郁林观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坐落在云雾缭绕风景如画的花果山狮子岩下。在嶙峋的石壁上,唐、宋、明、清以来便一直是云台山著名的寻幽揽胜之地,历代文人雅士都在此留下了墨宝刻石,有隶有篆、有楷有行,流派纷呈,书体各异,互相映衬,石壁生辉,其中尤其以“唐隶宋篆”最为珍贵,被赞为“东海第一胜境”,明云台三十六景中称其为“仙宫碑篆”。2013年5月,郁林观石刻群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纪》是唐代海州司马崔惟怦携子崔逸等人游览云台山的一篇游记。文24行,满行17字,共393字,其用笔布白,极富汉碑《石门颂》的特色。全文情景交融,寓意清新,辞章绮丽,对仗工整,被北宋赵明诚、李清照《金石录》、清吴玉搢《金石存》、叶昌炽《语石》收录。可惜书刻者无款,但可断言,书是国手,刻是名匠。作者崔逸,唐人,出自清河崔氏青州房,东汉尚书崔琰(季珪)之后,唐海、沂二州司马崔惟怦之子。“宋篆”位于“唐隶”西南侧,它刊刻于庆历甲申(1044)七月,记述了祖无择、苏唐卿、王君章三人畅游云台山的感受。文14行,行7字,共102字。此刻由祖无择撰文,苏唐卿篆书,王君章镌刻,集三人文、笔、刻之长,世称“三绝碑”。刻文属小篆体势,笔力苍劲,结构严谨,风格古朴。据《宋史》所记,祖无择,字择之,河北范阳人,北宋进士,累官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曾与王安石修起居注,其文享誉海内。苏唐卿,陕西武功人,嘉祐七年(1062)任费县宰,次年书欧阳修《醉翁亭记》于衙内,是我国宋代成就很高的篆书家。《金石录》一书载:“苏唐卿,欧公(欧阳修)故人也,佳章善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编印的《各种书体源流浅说》曾特别介绍苏唐卿的这块石刻。
下午时分,待覆在石刻表面的宣纸逐渐干燥后,工作人员与文保志愿者一道再次攀上脚手架。下午的阳光格外炙热,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汗水,大家上下配合,通力合作,最终成功揭取,全满完成当天全部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