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品牌> 财经资讯>正文内容
  • 非遗融入雄安百姓生活——北服创新园承办“传习•沙龙”系列活动
  • 2017年09月25日来源:中国连云港网

提要:9月24日下午,北服创新园联合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于北服容城时尚产业园举办非遗“传习·沙龙”系列活动。

9月24日下午,北服创新园联合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于北服容城时尚产业园举办非遗“传习·沙龙”系列活动。

这是以“千年雄安 时尚元年”为主题的第二届白洋淀(雄安·容城)国际服装文化节中的重要活动之一。活动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三项服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旗袍制衣技艺,京绣,花丝镶嵌。活动在呈现和互动形式上更加创新,不仅有作品展览、还有现场体验、动态展示、传承与创新对话等多种形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非遗、体验非遗的机会,让观众能够更深刻地领悟非遗文化,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由天工传习馆策划组织的本系列活动包括,3场传统服饰技艺与创新的沙龙讲座,1场传统旗袍教学成果动态展示,3场分别以旗袍、京绣、“民间瑰宝,魅力之都”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尚创意设计大赛优秀作品为主题的展览,2场传统服饰技艺体验。本系列活动选取非遗项目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实例,展现非遗服饰文化在当代生活中应用,在实践中发展的情况。展现了优秀的传统服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示了京津冀三地在非遗传承与实践中的成果,非遗真正的回归生活。

旗袍沙龙:历久常新,非遗在当下

“旗袍承载了中国历代服饰文化的精髓,同时,它也是中国制衣史上的骄傲,是各民族服饰文化融合的结晶,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服装而成为一种中国文化的象征。含蓄、精美的细节设计和考究的工艺,彰显出不同女性的特点。一块布做一件旗袍,一剪刀下去,旗袍就浑然一体。“缝边不用缝纫机,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效果才最自然,经得起岁月的打磨。传统旗袍的平面裁剪方式,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面料的完整性,这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主要的服饰文化理念。连肩袖的设计,立领的结构与镶嵌滚边的运用,再配以精美的盘扣,使得女性肩部视觉柔美。在设计制作旗袍时,按其年龄、职业、气质、身份和面料、颜色、穿着季节、因人而异地认真剪做每一个细节,这样制作的传统旗袍处处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聪明才智。”北服创新园传习馆旗袍坊主理人史立萍老师如是说,史立萍老师同时也是旗袍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2011年,传统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旗袍成为与会各国元首夫人的服装。

大多数非遗技艺,传承人群的培养是最大的问题,史立萍老师一直致力于传统旗袍技艺的传承与培训,目前培养了百位余传统旗袍技艺的学生。

活动当天,史立萍老师带上自己数十件旗袍作品进行展览,活动现场史老师的旗袍技艺传承的20余位学员们也会穿上自己手工制作的旗袍作品进行动态展示,更加真实形象的感受传统旗袍在当下生活中的状态。史老师在进行旗袍文化与旗袍技艺交流的同时,还在现场教授旗袍盘扣制作,零距离的体验旗袍服饰技艺的魅力。

京绣沙龙:非遗技艺传承的新方向

京绣,特指北京及其周边河北一带的刺绣技艺和作品。北京长达六百多年的建都历史,使京绣特点分明。服务于宫廷需求的宫绣,曾经是京绣的重要组成部分,讲究“图必有意,纹必吉祥”;所用材料高贵,盘金,打籽,拉锁子都是京绣的典型针法。

而“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发展繁荣,使得剧装的绣制也成了京绣的重要组成部分。剧装不同于日常服饰,需要更好的舞台效果,所以色彩上对比更鲜明,更浓烈。盘金使用的也更多。

当然,京绣还包括存在于北京及其周边的民间服务于日常生活刺绣技艺和作品。京绣于2014年获批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如何更好的保护和发展这项非遗技艺,需要更多人参与。尤其是如何发掘京绣自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重现“京,汴,瓯,鲁”四小名绣的辉煌,这需要政府,高校和京绣传承人们共同努力。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重点项目“传统民族服饰技艺传承与推广项目-京绣”负责人江建(北京服装学院老师)如是说。

江建老师带着项目研究的团队成员与成果经验与观众们进行分享,带着北京市与河北省定兴京绣传承人群一起,进行京绣历史文化梳理,京绣传承人群进行技法的讲解与演示,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研究生们(本项目培训的京绣技法学习的学生)在现场进行京绣技法的展示和体验。

非遗展览:民间瑰宝,非遗回归生活

由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西城区文化委员委联合主办,北京服装学院承办的“民间瑰宝·魅力之都”非遗创新设计展览系列活动分为非遗创新设计优秀作品展以及“一米之内“对话活动。北京市文化局非遗处处长张迁先生、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徐晓辉先生、北京市西城区产业发展促进局副局长付德利女士、北服创新园副总经理闫燕女士参加了本次活动。

花丝镶嵌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程淑美老师、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赵祎老师,青年首饰设计师尹衍雪三人一起进行关于花丝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对话。还有北京内画鼻烟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守本,雕漆技艺北京市级非遗传承人李志刚,北京砖雕北京市级非遗传承人张彦,潭柘紫石砚北京市级非遗传承人孔繁明在活动现场与大家进行非遗文化与技艺的分享,让雄安容城百姓近距离了解非遗,非遗文化与技艺走进百姓生活。北京服装学院书记马胜杰先生与北京服装学院院长刘元风先生现场与非遗传承人们进行了近距离的深入交流。

按照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会议的精神,当前的非遗保护新理念的核心是回归生活、融入生活。人们现场参与、亲自体验,走进非遗、了解非遗,参与非遗研究项目中,重新审视非遗,进一步拉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生活的距离。

总体来说,此次传习沙龙系列活动是一次重塑非遗保护新理念的重要尝试,处处体现“非遗即生活”的氛围,对增强雄安新区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工传习:非遗服饰文化交流与传承平台

此次活动的承办单位北服创新园在近年来,持续探索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发展路径,搭建非遗传承平台“天工传习馆”,通过传授、展览、体验、讲座、沙龙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非遗传承的可参与性和广泛性,实现学术、产业、市场等多方面的合作与创新。平台目前聚集了旗袍、盘扣、京绣、金工、拼布、制香、古琴、侗锦等几十位传统手艺高端人才与非遗传承人群,开展了100多期体验课程与沙龙讲座,培养了400余位人才,已经成为特色突出、带动有力、传承有效、影响广泛的非遗传承基地。



责任编辑:杜庄能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