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击自贸区》正式出版发行 业内“大咖”强力推荐
- 2016年04月28日来源:新华网
提要:“这是目前首本以媒体人一线调研与观察写就、覆盖四大自贸区制度创新的专著。这是一本‘接地气’的自贸区‘攻略’。《直击自贸区》的大量内容是与自贸区政策设计者、企业‘对话’,直击新闻热点,将呈现大量新鲜的一手讯息。”本书作者之一、中国经济网资深记者郝红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这是目前首本以媒体人一线调研与观察写就、覆盖四大自贸区制度创新的专著。这是一本‘接地气’的自贸区‘攻略’。《直击自贸区》的大量内容是与自贸区政策设计者、企业‘对话’,直击新闻热点,将呈现大量新鲜的一手讯息。”本书作者之一、中国经济网资深记者郝红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2015年4月21日,上海自贸区扩容,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挂牌,中国进入自贸区时代。一年来,四大自贸区共同“探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打造制度高地,吸引着数万企业落户自贸区。
日前,由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的《直击自贸区:从投资贸易便利到共享金融创新红利步步为赢》(以下简称“《直击自贸区》”)正式出版,即日起将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金钥匙书店、当当网等发行。
一线调研 一手讯息
进入“自贸区时代”,企业如何借势自贸区共享改革红利?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大自贸区有何异同?投资者的政策红利在哪里?金融创新的亮点又是什么?
带着上述思考,《直击自贸区》的三位作者兵分多路、实地探访、敏锐观察,围绕各自贸区的战略定位,从区位优势到政策法规,从产业结构到商业配套,从投资贸易便利化到金融制度创新,层层“解剖”,深入解读自贸区红利。
《直击自贸区》是一本‘接地气’的自贸区‘攻略’。本书大量内容是与自贸区政策设计者、企业‘对话’,直击新闻热点,呈现大量新鲜的一手讯息。”本书作者之一、中国经济网资深记者郝红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直击自贸区》的三位作者----孟庆伟、方辉、郝红波均是资深财经记者,来自国内三家主流财经媒体,书中对于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区的观察和讨论都是基于一线探访和调研,以近距离接触所获得的信息告诉读者,在自贸区试点建设过程中,身处第一线的实践者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因此,作者笔下的自贸区和他们的建设者、探索者,是鲜活的,读者们所看到的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象的面貌,可读性强。
自贸区战略简言之,就是围绕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制度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为核心开展一系列制度创新试验。
四个自贸区均服务于国家扩大开放战略,但依据区位优势、产业结构等不同,各自的功能定位也有所差异。
因此,《直击自贸区》一书以4个自贸区谋篇,从各自贸片区的战略定位、区位优势、产业特点、政策创新、营商环境等层面布局,为企业选择自贸区提供了一个立体、直观的视角。
此外,书中创新性地在每个自贸区部分设置了“企业案例”、“自贸区观察”两个子栏目,均是作者实地探访的实际案例和基于调研的独到观察,是准备进驻自贸区的企业可信的“参照系”。
本书作者之一、《中国经营报》资深记者孟庆伟在本书自序中表示,创新、务实、勤奋,这是自贸区的精神,也是改革开放的精神。
“改革会带来最大红利,让企业‘赢得大未来’。因此我在实地探访自贸区时,特别注重企业的诉求,书中随处可见的‘服务小达人’便是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孟庆伟说。
书名:《直击自贸区:从投资贸易便利到共享金融创新红利 步步为赢》
定价:48.00元
作者:孟庆伟 方辉 郝红波
出版发行:中国海关出报社
出版日期:2016年3月第1版
业内“大咖”推荐
《直击自贸区》一书的出版还得到经济学界、企业界的诸多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经营报》社社长金碚在本书推荐序言中指出,进行建立自贸区综合试点,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开始设立经济特区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取向是以‘特殊政策’、‘优惠待遇’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打开缺口,为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杀出一条血路’;那么,设立自贸区则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取向开始转向以公平竞争和普惠政策为主导,形成更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开放的全球化战略。“金碚说。
自贸区作为中国扩大开放新“试验田”,是制度高地,而不是政策洼地,其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将引领全国更多地区扩大开放。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义平一直很关注自贸区的发展,他在推荐本书时特别强调:“自贸区是制度高地,应选择高精尖科技项目,重视吸引人才和资本,更要重视吸引技术。产业结构的选择要走在世界前列,摒弃低层次的产能过剩项目,让自贸区真正成为国家改革开放的试点和窗口。”
著名企业家、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本书出版前为本书题词时表示:“中国的经济是世界上发展得最好的,不远的将来,我们必将成为第一经济大国、制造业强国,中华民族必将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受人尊敬。”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自贸区的发展才备受国内外瞩目,且被赋予很高的期待,自贸区的探索者们也正在创新中前行。
《直击自贸区》一书获众多媒体强力推荐,包括《中国海关》杂志、中国经济网、《中国经营报》、《财经国家周刊》、《首席财务官》杂志和央视网商城等。
自贸区是制度高地
保持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后,进入新常态的中国需要培育新“引擎”。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将使中国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同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一个历史性事件。
2014年12月,在上海自贸区挂牌一年半后,中央决定将上海自贸区经验在更大范围推开,在广东、天津、福建新设3个自贸区,并扩展上海自贸区区域范围。至此,国内自贸区由1个升级为4个,寥寥数枚“棋子”,从南到北,自贸区的雄伟格局初步形成。
推进自贸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而采取的重大举措。2015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自贸区考察时指出:“自贸区要勇于承担先行先试的职责,当好改革的掘进机,开放的破冰船。”
可见,自贸区作为中国扩大开放新“试验田”的作用举足轻重。
自贸区战略实施以来,国内外数万企业选择用“用脚投票”淘金自贸区。2015年上海自贸区新设企业数1.8万家,扩区后的上海自贸区创造了浦东新区3/4的生产总值;广东自贸区2015年新注册企业5 .6万家;挂牌至今,天津自贸区共推出两批175项制度创新清单,123项已落地实施;2016年1月底,福建自贸区所承担的186项重点实验任务已实施145项……
据悉,随着自贸区战略的推进,多个内陆省份已相继提出申建自贸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第三批自贸区“花落谁家”的话题备受关注。这意味着,自贸区战略或将自东向西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这也与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在更大范围推广复制”的要求相一致。
顺历史潮流而动,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一个个开放新高地的建立,自贸区势必将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