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教育> 中小学>正文内容
  • 银城小学:孩子们的规范,自己来制定
  • 2014年08月16日来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提要:“男生女生交往,知道‘女生优先’”、“考虑别人的感受,管住自己的脾气”、“放学回家时,对家人说一句‘我回来了’”……

“男生女生交往,知道‘女生优先’”、“考虑别人的感受,管住自己的脾气”、“放学回家时,对家人说一句‘我回来了’”……这些听起来浅显易懂、做起来简单可行的约定,是南京市银城小学的《儿童交往公约》的内容,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制定公约的“主角”也正是银城小学的小学生。不对,按照孩子们的说法,“准确地说,这是公约,而不是规范。”

“这是由同学们和老师们共同商讨、制定的公约,”银城小学学生活动部周珏主任告诉说,“在讨论时,同学们提出,我们不喜欢规范,听起来还是大人要求我们做的事,这是我们之间的约定,我们喜欢约定这个说法。最后大家一商量,既然是公共的约定,就叫《儿童交往公约》吧。”

从儿童立场出发

银城小学校长张燕告诉记者,学校其实并不缺乏规范和守则,“这些规范从出发点来说都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比规范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推广,让这些规范从纸上‘走下来’,走到校园中、家庭里、社会上去,走到孩子的行为上去。”张燕说,比如,大家都知道要“待人热情有礼貌”,但有的同学就是内向,他们并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自己的热情。“孩子们也许知道那样的状态是对的,但不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达到那样的状态。”

为什么还要推出《儿童交往公约》呢?一篇来自《中国教育报》的文章给让银城小学校长张燕深受启发:某学校办公室旁的水龙头三天两头被学生弄坏,让大家头疼。校长为此事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说:“水龙头装高了,需要踮脚去扳才能够到。”这话让校长茅塞顿开。于是,学校降低了水龙头的高度。“这个小故事启示我们,在学校里,规范往往都是大人提出来的,如果换一个视角,从儿童的立场出发,由孩子自己制定规范会带来什么样的转变呢?”张燕说。

张燕认为,在为儿童制定行为规范时,应坚持一种“儿童本位”的理念,“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体现在教育实践中,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属于孩子们自己的约定

说做就做,去年年初,银城小学师生很快行动起来。首先,由各班班主任组织班级同学利用班队主题会进行讨论,在协商的基础上,拟制各个条款,并反复修改,再由全校学生讨论通过初稿。初稿通过后,校长、中小队干部、老师及校务委员共同审议、表决,并将意见再次反馈给同学们。多次沟通、反复修改后,《儿童交往公约》逐渐成文。

张燕介绍说,银城小学坚持对话教育十余年,一直鼓励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制定公约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意见尤为受到关注,甚至直接决定了公约的内容。二(6)班的刘润泽同学说:“进校门的时候,六年级哥哥飞奔进校园,差点撞到我,我希望公约里可以有保护低年级同学的内容。”他的建议得到了许多同学的支持。为此,二年级的同学给高年级同学写下了一条建议公约:在校园里,遇到弟弟妹妹,让他们先行。男生与女生同行的时候,应该让女生先走。这个建议在校园广播里提出后,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同。

从中纸上走出的约定

张燕认为,其实,从要求和目的来说,银城小学儿童公约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一致的,“儿童公约就是用清楚明白的约定,告诉同学们可以怎样做。学生易于操作,学得会,做得出。这是同小学生行为规范最大的差别。”

比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出要尊老爱幼,银城小学儿童公约里就有一条内容:“当老人为我服务时,我会说‘谢谢’。”也许有些人会问:帮助孩子的人很多,为什么单独提出老人呢?

张燕解释说,在城市里,许多老人承担了接送、看护孩子的任务,老人视孩子为掌上明珠,让座位、背书包、拿水杯,无怨无悔地付出,孩子还时不时地耍小脾气。在讨论公约内容时,有的孩子也提出,“在学校里,对老师和同学说谢谢容易做到,但到了家里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说谢谢,却很难为情。”这一说法得到了不少同学的认可,这条约定也被保留了下来。“相信孩子这一件能做到的小事做起,一定能慢慢地学会感恩,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意识也会渐渐深入他的内心。”

儿童公约推出后,曾有家长问张燕,是不是要背下公约内容呢?张燕回应说,这些内容并不需要特别去记忆,“我们希望对儿童的规范要求从刚性的变成柔性的,从显性的变成隐性的,渗透到孩子们的行为中去,成为孩子们的基本素养,”张燕说,对孩子的许多教育目标,其实都隐含在公约具体细微的内容里了。

在周珏看来,有了儿童公约,如何落实到孩子的行动中来同样重要。银城小学也动了不少脑筋。该校通过寻找校园里善于交往的“银城好学生”,让他们到校园里发现更多的好行为。有的学生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就让孩子们之间采用写小卡片、说悄悄话等小伙伴互相提醒的方式提示他多注意。

提出过建议,参加过投票,由孩子们当主角制定的银城小学儿童公约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实施一年多来,银城小学校园里就出现了很多悄悄的变化:

新学期开学,校门口,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哭闹着缠着爸妈,怎么劝都不行不肯上学。这时,六年级的大哥哥姐姐主动走上前去,搀着他,帮他拿着书包,一直送到班级。

在学校举办的小小模拟联合国大会上,台上一年级的小男生,主动作出“女生优先”的绅士动作,邀请女生先发言、先下台。

高年级的小学生说,任性是弟弟妹妹可以做的事,现在我们已经大了,就要学会控制,不能想哭就哭,想发脾气的时候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

尽管儿童公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张燕坦言,儿童公约的内容并非每位孩子都能做到,每一条都能做到。“但对于孩子们来说,每做到一点都是一个进步。”

张燕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银城小学儿童公约的内容不会一成不变,在实施过程中还会不断根据实践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如果一些内容孩子们差不多都能做到了,我们会及时地调整出来,增加另外一些孩子们最需要做到的内容。”

张燕最后呼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成人更应当好践行社会公德的榜样。“我们的孩子不是生活在‘无菌的环境’,他们不止生活在学校,还生活在家庭和社会,大的社会环境对孩子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原本就是成人影响孩子,孩子的天性是纯真的,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应该率先垂范,同时,不仅要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做到,也应在大的社会环境中践行。”

附件:银城小学公约解读

1.男生女生交往,知道“女生优先”。

解读:“女士优先”是一个国际礼仪,从小养成这样的生活习惯可以更好地提升孩子的涵养。

2.无论在校园的哪个角落,遇到小伙伴,我都会对他笑一笑。

解读:笑是一种美,笑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遇到伙伴送上一个甜甜的微笑,可以让同学间的友谊更加深厚,同时,笑也是结交新朋友,提升交友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3.给比我小的同学作出文明行为的良好榜样。

解读:文明是一种传承,将榜样意识长记心间,既约束了自己,有示范了他人。

4.放学回家时,对家人说一句“**,我回来了”。

解读:回家时,简单的一句“我回来了”,让家人感到温馨,体贴,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亲子沟通的方式。

5.考虑别人的感受,管住自己的脾气。

解读:管住自己的脾气,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是每个孩子在交际中必学的一点。

6.与别人谈话时,眼睛注视对方。

解读:人都需要被尊重,获得尊重往往从尊重别人开始。说话时注视对方,可以让别人有被关注的感觉。

7.倾听他人讲话,轮流发言。

解读:儿童会过度关注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别人的意见。因此,学会倾听尤为重要。在轮流发言中,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进行比较,由此形成思维的过程。

8.别人需要帮助,会说“让我来”。

解读: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积极主动是一种交际的方法。简单的一句“让我来”,给人的感觉特别温馨。

9.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解读:有秘密需要倾诉,将秘密与妈妈分享,让母亲做孩子的心灵导师,可以帮助孩子更好、更健康地成长。

10.当老人为我服务是,我会说“谢谢”!。

解读: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得到老人的帮助,一句“谢谢”可以让老人快乐好一阵子。在获得帮助的同时,让别人感到快乐。



责任编辑:蔡媛媛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