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晓阳:上善若水的文商之路
- 2015年10月29日来源:中国连云港网
提要:创业20年,刘晓阳捕捉到了很多机会,京广便是他交出的最好答卷。推崇“上善若水”的他将自己和京广传媒的员工比作一滴水,一滴水不可能掀起风浪,唯有积少成多,汇入时代的洪流,才能发挥作用,这一路汇集背后的推动者不是他刘晓阳,而是时代的召唤和文化的力量。
文化人分为两种;一种,自己独享文化;另一种,自己沉迷文化并热衷传播,让更多的人享受文化的滋养。很显然,刘晓阳就是第二种。十九年光阴似箭,当初那家书店俨然发展成为了山东省知名文化企业,他把文化做的活色生香,喜闻乐道,在提高文化品质的同时,大胆创新文化产业服务模式,拓展文化产业链,他就是文化圈的传奇人物——刘晓阳!
提起创业历程,刘晓阳会反复咀嚼这几个词:“文化的力量”“企业家精神”“上善若水”,这是他从商20年的智慧,也是四十多年的人生感悟。
从潍坊的一家路边书店,到52家连锁书店遍布山东;从深耕图书行业,到出版发行、教育、传媒、艺术等多领域开花;无论是传统经营模式,还是拥抱互联网,引入各路资本,登陆新三板,刘晓阳这些年始终围绕着“文化”这个核心在运作。对于这个社会责任感强烈的刘晓阳而言,文化早已不再单纯是一门生意,他相信文化能影响和改变这个社会。
创业维艰,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个体户,到今天传媒企业公众公司的企业家,一个创业者能经历到的所有困难几乎都在刘晓阳身上发生过,但他顽强地挺过来了,凭借的正是他口中的“企业家精神”。他对“企业家精神”没有清晰的界定,顺势而为、迎难而上、大胆创新、社会责任在他看来都属于这个范畴,但这种精神的核心很明确:“意志力,一种顽强的意志力。”
刘晓阳尊崇上善若水,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无形中有坚守,刚柔并济又包容。纵观京广20年的发展,从孕育,到汇集,经过无数徘徊和激荡,从一条文化的小溪一路成长为文化的大河,最终注入这个时代,为日渐荒漠的社会,浮躁的人心灌溉出一片心灵的栖息地。
水泽万物:梦想与文化碰撞出一家书店
“1996年6月28日”,刘晓阳说出这个日期的时候不假思索,虽然那一天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这是他当年从单位离职的时间,这一天更大的意义在于,他终于可以将心中多年的梦想落地了。一个月后,潍坊第一家民营书店在潍州路开业,这年刘晓阳26岁。
刘晓阳很早就有做公司的梦想,虽然不知道这家公司经营什么,但他觉得有一家公司,有一份事业,这才是一位成功男人应该做的事情。1996年6月28日,刘晓阳再次辞职,这次他决定将自己怀揣多年的梦想——一家书店变为现实。
回忆当年的“无知者无畏”,刘晓阳觉得“傻”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尤其对年轻人而言,傻就是年轻人的朝气,有梦想必须要傻,聪明人只会动嘴,而傻的人会去行动。他欣赏《阿甘正传》的主角:“阿甘就是一个傻瓜,可是他做什么都会成功。”
闲暇时,刘晓阳喜欢一个人逛书店,无论是世界最著名的书店,如巴恩斯-诺布尔书店,法兰克福的老式印象书屋,复古风味浓郁的阿根廷“雅典人”书店,还是伦敦贵族的哈查兹书店……都留有他的足迹。
每一家书店,都有自己独特的品位,说到底,这个品位就是老板的品位。所到之处,爱交朋友的刘晓阳总会与书店老板共饮一杯咖啡,并相互交流一刻钟,千万别小看这一刻钟的时间,有时候,灵感就是在这里产生的。京广要做一个有品质的文化运营商,汲取是不可或缺的,同样,这也是刘晓阳周游列国的目的。
刘晓阳说:做文化,谁都能做,京广,要做有品质的文化!这个概念被引申到京广接下来所做的所有事情中去,并无限放大……刘晓阳的书店火了,那是个买书只能去新华书店的年代,刘晓阳为爱书之人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当时的潍坊新华书店还在地下营业,刘晓阳的书店不仅有自己的门店,还摒弃了新华书店的柜台货架,改为开放式书架;新华书店下午5点下班,这里则营业到晚上10点,大大提升了顾客的购书体验,夜里常常灯火通明,络绎不绝。
古朴典雅的装修风格,开放式的购书环境,最前沿的知识读物,京广书城很快成为文化人的聚集地,也是外籍友人聚会交流的地方。许多人喜欢在店门口合影留念,把这里当做一处景点。
1997年3月,刘晓阳去深圳出差,看到京广线一路经过各大省会城市,都是人口最密集、最富裕的地方,心想如果将来能把书店一路从北京开到广州,起码运货有火车,多方便。受此启示,当年7月他把书店改名为京广书城。
一家书店,不仅实现了刘晓阳的事业梦,也让他成为了一名文化经营者,这是日后他进阶为“城市文化运营商”的起步阶段,自此他将“文化”二字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刘晓阳要求自己的员工要高贵,他认为文化企业有别于其他企业,是大众精神的引领者,文化企业的员工要以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品质、品德方面能引领对方,所以气质上一定要高贵。
在刘晓阳看来,文化不仅是修身养性的精神食粮,也是改善这个社会的一剂良药,如同水能泽被、滋养万物,他坚信文化也能影响和改变这个社会。那时的京广书店还是一条小溪,汩汩而流,但无论如何,种子已经种下,刘晓阳的梦想和文化碰撞出来的事业踏上征程。
顺势而为:把书店开进商场和超市
第一家书店的成功给了刘晓阳信心,隔年第二家书店就开业了,之后又相继有了第三家、第四家,京广书城终于成为潍坊文化的地标。第二家店开业没多久,赵忠祥带着他的第二本书《岁月情缘》来签售,场面异常火爆,两千人堵在门口,赵忠祥下不来车,最后在警察的帮助下才来到店里,书店的玻璃门都被挤破了。
名人不可能天天来,京广真正的竞争力还是在书上面,潍坊不是知名的大城市,在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最新的知识蔓延到这里总需要一段时间,这也是全国中小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刘晓阳用自己的勤奋和敏锐嗅觉去弥补这种差距。他隔三差五往北京跑,把最前沿的知识带回来,尤其是在经济和培训领域。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作为文化人,还是商人,他都在迅速成熟。
生意终归是生意,理想主义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因为政府项目需求,京广第一家书店被拆迁,经营方面也面临房租不断上涨的压力。刘晓阳不是那种坐以待毙的人:“这个社会发展太快了,时代不断的变化,政策在不断调整,社会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企业家必须要不断调整自己,成为一个顺势而为的学习者。”
1999年,京广迎来了转型的机会,潍坊中百佳乐家超市开业,需要引入一个文化运营商,他们找到了刘晓阳,希望京广在超市里开一家书店。超市环境复杂,书摆在那里难免会丢失、弄脏、翻破,而且这种损失超市不负责,但超市的优势也很明显,客流量大,没有房租之忧,只需要交一定比例的销售提成。
刘晓阳对待新事物一向抱有开放心态,愿意冒险:“你永远无法等到准备好90%再去做,当你有了想法,你觉得有40%的把握就必须去向前推。”他权衡利弊,决定尝试一下,结果一下子尝试出了一个“金矿”。
简洁的店面,丰富的图书品类,便捷的购书体验,京广超市店面很快盈利,不足100平米的营业面积销售额竟然超过另外三家实体书店。刘晓阳果断跟进,这样的“商超店”两年内被复制到了七八家。
刘晓阳不惧冒险,乐于探索,但绝不莽撞,他为书店走连锁经营路线总结出一套管理模式,最后提出“五个统一”: 统一规划、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结算、统一供货、统一营销活动。同时投入巨资,引进先进的图书软件管理系统,建设5000平方米的物流配送中心,建立起了一套统一、规范、高效的运行和配送机制。省内任何一家店面需要补货,都能在8小时之内完成,效率惊人。
正是得益于这套完善的运行机制,京广迅猛发展,与商场和超市合作的连锁店越开越多。很多企业进入扩张阶段后头脑发热,但刘晓阳一直很清醒,他给京广的定位是“城市文化运营商”,所以无论到哪里开店,都只跟一流的商场和大牌的连锁超市合作,比如银座、永旺佳世客、利群、佳乐家等,保证优势充分互补,同时把风险降到最低。
今天,京广已经是山东省最大的民营图书连锁机构,总营业面积6万平方米,年销售图书实洋过亿。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遍布省内的52家店面中,很多是在近几年实体书店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开业的,这种“逆流而上”的壮举一方面证明了“商超模式”的优越性,更重要的是刘晓阳相信文化的力量。他认为一个城市文化运营商有义务去承担这份责任:“做书其实是件很快乐的事,不仅仅是图书行业本身,更让我感觉到弥足珍贵的是可以将文化传播开来,我不单只是商人,而是要做一个文化传递者。”
水无定形:以文化为核心多元化发展
兵无定势,水无定形,商业上更是如此,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是每一个企业家必须面对的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让无数企业家接受考验,京广的多元化之路也正是由此展开。
刘晓阳有超出一般企业家的乐观,金融危机下民营书店人心惶惶,刘晓阳到哪儿参加研讨会、论坛都会重复一句话:“我对这个行业非常有信心。”结果那段时间无论到哪儿,当地出版集团的人见了他都很兴奋,因为他几乎是唯一一个不唱衰这个行业的书店老板。
刘晓阳的乐观是有前提条件的,他坚信没有垮掉的行业,但总有垮掉的企业,关键在于你怎么去做。他的打法很明确,一方面继续增加书店店面,一方面趁机转型升级,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其实早在2001年,刘晓阳已经尝试过书店之外的领域,他在第一家书店对面开了个咖啡书吧,这种结合休闲与文化的经营模式在今天已经很普遍,但在当时整个中国也找不出几家来。
水无定形,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但能保持本质不变,这也是刘晓阳对京广的多元化之路的设定。这个不变的“核”便是文化,这也是今天京广“文化+”战略的1.0版本。
从简单的图书外延商品,到出版发行、教育培训、美术馆、少儿影院、艺术品投资,京广涉及到的领域无不强调文化至上,令入驻的客人印象深刻。京广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不再局限于书业, 2010年公司名字由“山东京广书城有限公司”更名为“山东京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刘晓阳斥资8000多万将设备老化、功能单一、管理混乱的潍坊图书中心买下,升级改造为京广文化广场,涉及图书、教育、传媒、艺术、美术馆等多个领域,并建有可以举办讲座和演出的潍州大讲堂,成为山东首家体验式文化广场,当地最大的人文商圈。
穿梭在繁忙的都市,多少人行色匆匆,快节奏地生活,快节奏地工作,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下,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得到幸福?刘晓阳说,要提供这样一个场所,让走进来的所有人慢下来,静静冥想,让灵魂找到栖息的空间。于是“走走,停停,等等你的灵魂”成为京广·尚悦的宣传语,延续至今。
漫步于2015年8月刚开业的京广·尚悦,更能感受到京广对于打造文化综合体验空间的匠心。在2300平米的空间里,汇集了图书、展览、咖啡、文创等元素,漫悦美绘本馆,乐高机器人体验馆,格调文创品区各具特色,这里还会不定期举办读者见面会、音乐演出、影展、文化沙龙等活动,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打造了一个沉淀心境,精神休憩,思想交流的世外桃源。
无论是京广·尚悦还是京广文化广场,都不难发现一种细节美感。简约而不简单的质感内饰,倍感温和的暖灯光晕,风格考究的时尚风格设计,即便是一只小小的咖啡杯,在刘晓阳的手里,也有了特殊的文化定义。品质,给了京广发展的无限动力,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使“京广”由一家图书企业发展成为知名文化品牌。
城市需要一个文化地标,而京广就要做城市的文化地标,指引着都市人的生活品位和城市文化的方向。目前京广传媒旗下拥有文创、文化广场、文化投资、画都影业,京广教育、京广书业六大产业模块,经营范围涉及文化投资、文创产业园、画都联合美术馆、出版、物业、少儿院线经营等领域,已经成为山东地区最知名的文化品牌之一。
京广一直在壮大,刘晓阳的初衷没有改变,要做城市的文化运营商,在城市开辟一片文化绿洲,为浮躁的人们提供一片心灵栖息地,用心去叩醒城市的灵魂。
海纳百川:借力资本去拥抱这个时代
京广传媒接下来如何发展,刘晓阳思路很清晰:坚持“文化+”,开拓“互联网+”,拥抱“资本+”。
在刘晓阳心中,文化永远是京广发展的核心,他常拿瑞士手表和国产车举例子,说明文化的力量:“瑞士一个小手表卖几十万,一二百万,我们中国做个汽车才卖几万块钱。汽车比手表大得多,但人家卖上百万,因为它的附加值高啊,技术是他的附加值,那文化就是企业的附加值。”他认为任何行业都可以被改造为文化企业,只要给它贴上文化的标签,自然也就有了文化的附加值。
2015年春,京广组织了海峡两岸名家精品画展,还举行了中韩文创及教育项目的签约合作。9月,京广之约·中俄油画艺术交流展成功启幕,在刘晓阳的带领下,京广传媒用文化的力量促进地方友好,同时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当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候,京广积极响应,刘晓阳认为帮助年轻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社会不能只号召,不指路,他愿意做这个文化的指路人。随后,京广与潍坊当地高校和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成立了大学生文化产业创客孵化器,计划三年内培养1000名文化创意人才。
接下里京广还将有更大的项目上马,那就是与政府一起整合周边文化资源打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将来的文化地标,前景十分广阔。
近两年传统企业纷纷转型,拥抱“互联网+”,刘晓阳作为当年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一批人,自然不甘落伍,目前已经有两个项目在筹划中。其中,画都O2O画廊平台项目已经启动,合作方是中国第一艺术门户网站雅昌艺术网,年底上线后将有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在这个平台上出售,刘晓阳有信心借助互联网让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
传统的书店领域,京广的15万会员数据是很多企业梦寐以求的大数据战略基础。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开拓新战场,京广给出的答案是联合国内各大出版传媒集团,同时结合已有的店面和物流配送优势,推出一个互联网平台。网站上线后,预计日浏览量将达到500万人次,活跃用户50万人,该项计划定于2016年年初投入实施。
提起资本,刘晓阳多少有些遗憾:“接触资本太晚了,虽然我们比别人早,但还是太晚了,如果在北京那样的大城市机会可能会更多一点。”
他支持企业借助资本的力量去发展:“之前经营只有一条路,成功或者失败,企业死了就倒闭了,可是你跟资本者接触了之后,变成了九条命,九条命的时候你感觉整个世界什么都变得激情澎湃。”他对资本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认识越来越清晰:“所有的公司,不管你做任何行业,最后都会走到金融领域,企业发展靠你个人来推动不如靠资本来推动。你的公司要成为一个行业的引领者,在任何方面都要做到最优秀,最终要成为一个金融机构。”
近些年不断有资本找上门来,2015年8月京广与潍坊市文投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引入国有资本。“新三板”大潮下,京广又与国内知名券商中投签订协议,计划在2015年12月份“新三板”挂牌上市。
提起对新三板前景的看法,刘晓阳已经不是单纯的乐观,他坚决表示看好中国经济。他喜欢道家思想,认为任何事物诞生之后,都有一个生长期、发展期、衰退期,而衰退很多时候又是为了更好地成长。事物永远在变,变化又会孕育出新的机遇,所以这个世界上机会永远存在。
创业20年,刘晓阳捕捉到了很多机会,京广便是他交出的最好答卷。推崇“上善若水”的他将自己和京广传媒的员工比作一滴水,一滴水不可能掀起风浪,唯有积少成多,汇入时代的洪流,才能发挥作用,这一路汇集背后的推动者不是他刘晓阳,而是时代的召唤和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