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沉第一线、走到最前沿,江苏干部用实干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 2025年04月11日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提要: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这个春天,江苏广大干部怀着满腔热情,下沉第一线、走到最前沿,用实干担当护航更多民营企业有底气、有能力、有信心去乘风破浪。记者近日在基层一线采访,看到不少好做法、新气象。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这个春天,江苏广大干部怀着满腔热情,下沉第一线、走到最前沿,用实干担当护航更多民营企业有底气、有能力、有信心去乘风破浪。记者近日在基层一线采访,看到不少好做法、新气象。
既懂政策又懂产业,
一批精兵强将被派到助企一线
今年初,来自无锡惠山国控集团的李思桐“解锁”了新身份——惠山“组团攻坚”服务企业队员。到岗后,他立刻办了一件事,那就是为企业“体检”。
“在对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一家新能源企业正陷入亏损,必须找准病灶、精准施治。”李思桐向记者展示的工作日志里,详细记录着该企业生产经营的“体检报告”:受行业周期性调整影响,企业2024年产值和开票额下降了40%,叠加原材料长途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经营不堪重负。凭借在国企工作积累的项目管理经验,李思桐敏锐意识到降低原料采购成本、引入优质供应商是破局关键。
通过梳理比对全区工业企业资源,他发现玉祁街道某企业生产的产品恰好能与该新能源企业形成上下游配套,且正因产能过剩在四处寻找订单,于是立即牵线搭桥,组织两家企业建立紧密联系。“这一精准服务好比‘雪中送炭’,我们企业今年仅一季度销售额就能突破1.2亿元,对正在推进的新投资项目也有了更多期待。”展望未来,新能源企业负责人满怀信心。
惠山区“组团攻坚”行动开展后,全区66家单位积极响应,择优选派50名年轻干部组建双招双引、服务企业等4支攻坚队。攻坚干部怎么选、怎么用?惠山按照“企业需要、专业对口、能力适配”原则,聚焦企业在产业焕新、技术革新、土地扩容等方面难点问题,个性化定制干部“助企任务书”,清单式罗列102项服务任务、26个调研课题,形成“进度月报、实绩季评、成果年展”淬炼机制。
授信额度低、续贷手续复杂、时间冗长……诸多融资难题困扰着不少民营企业。深耕电子零部件制造业20多年,江苏益鑫通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制造总监胡方建也曾为此惆怅:“制造型企业生存压力较大,必须转型升级,但购买先进设备常常需要流动资金。”而现在,他却底气十足:“政府为我们搭建融资桥梁,银行授信贷款又快又方便,我们产能大大提升,预计今年业绩将增长50%左右。”
这一改变,源自南通市崇川区持续深化的“首席服务员”制度。今年,崇川全区选派782名科级以上干部挂钩服务1366家重点企业、创新型企业,提供高效有序的发展环境、精准便捷的政策支持、前沿适用的科技信息等。此前,崇川区市场监管局陈桥分局局长蔡静在走访益鑫通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时,获悉企业在“智改数转”中面临资金周转难题,当即启动“一企一策”专项服务,积极帮助梳理多项发明专利及创新性核心技术,主动协调开辟绿色通道,企业成功获批银行贷款5000万元,一解燃眉之急。
既当服务员又当研究员,
为企业发展提供全周期呵护
4月9日一早,建湖县科技局党组成员、四级主任科员孙晓就来到对接企业送材料并指导申报。平均每周要打2—3次照面,手机里还有专属对接群,孙晓是企业眼中不折不扣的“老熟人”。
孙晓印象深刻,第一次和江苏耀宁集团对接的时候,企业负责人忧心忡忡地问道:“我们该如何加快发明专利的授权,维护自身发展战略地位?”
这些转型升级中的困惑,困扰着不少民营企业家。
“耀宁集团是我们建湖首个百亿级项目,已被认定为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即使这样体量的企业,也有不少需要突破的困局,对于面广量大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各类成长困难更是如影随形。”孙晓结合实际体会坦言,“怎么解决好不同规模、不同赛道企业的个性化问题?必须沉到企业中去摸实情,‘手把手’帮忙不够,还要当个‘研究员’,先一步发现问题、更新理念、提升本领。”
为此,建湖县持续优化园区、部门一体化联动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打造“科小二”专业化服务团队,发动县科技局机关干部以“科技创新送服务”为主题,按照1/3时间在班工作、1/3时间到企服务、1/3时间对接高校的工作模式,深入企业一线解难题、促发展。3月份以来,孙晓和科室同事有至少一半时间都“泡”在企业。眼下,他们正在指导江苏耀宁集团申报江苏独角兽企业。同时,他们积极参加市、县举办的干部能力提升班和企业家沙龙等。“作为科技条线干部,紧跟前沿动态、加快能力提升是必需的,我们要当陪伴企业的‘长跑搭档’。”
“时间对企业发展来说很重要,现在区里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通过内部信息共享,不用重复提交材料,同步办理审批和登记,同时还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江苏嘉港港务有限公司安全环保经理徐宾胜口中点赞的这番转变,得益于连云港开展的“惠企服务直通车”活动,企业现场出题,政府当场解题,实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闭环服务机制。
用干部勤跑,换企业少跑。连云港建立市县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机制,组织发改、科技、人社等12家单位分管领导、业务骨干,成立“惠企服务帮帮团”,动态更新部门资源清单425项,制定支持企业发展的行动清单406项,推动政企面对面、服务零距离。目前,已开展“惠企服务直通车”活动35场次,先后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230余个。
近日,在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熟市人才房票政策宣讲顺利开展,党员干部化身人才服务专员,围绕企业最关心的补贴申请资格、补贴额度、使用限制等内容,开展面对面宣讲、点对点答疑。该公司人事主管徐女士表示:“市里人才房票政策一经发布,我还没完全弄明白,就有很多员工咨询。政府组织的政策宣讲会就像及时雨,不仅讲解细致全面,还发放政策明白卡,实现扫码即查、政策秒懂。这下,我们吸引人才又多了一个加分项。”
既搭台又练兵,
干部成长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昆山高新区聚集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今年以来,园区积极响应苏州全市范围开展“换位跑一次”行动,组织党员、干部以企业主身份“跑一次”企业开办、工程审批等事关企业发展的具体事项,从“管理者”转换到“体验者”,从“被动回应”调整为“主动作为”,推动流程再造与服务升级。
“优化营商环境,首先要明白企业到底要什么。”不少党员、干部“换位”后有一个共同感受:企业对办事效率的期待普遍比较高。一位干部结合实际体验举例说,“尽管办理相关证件指南内容都很具体清楚,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复杂的审批流程,很容易让初次办理的企业主感到一头雾水,可能需要多次修改、重新提交,导致企业主来回奔波、身心俱疲。”
“‘换位’为党员、干部审视和改进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也磨砺了本领作风,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解决企业急难愁盼,该怎么抓准‘牛鼻子’。”昆山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前阶段摸排到的线索,将重点围绕企业培育赋能、诉求问题化解等方面,继续“抽丝剥茧”寻找问题本质和彻底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做到服务上快人一步、胜人一筹,让企业办事跑最少的路、花最少的时间、找最少的部门、交最少的材料,真正好办事、办好事。
“化工项目审批环节多、周期长,过去一些企业越过中试阶段直接硬着头皮上量产装置,投产不久便因为工艺不成熟、量产不稳定等问题陷入被收购整合的窘境。”前不久,在泰州市首期市级机关处长讲坛上,市工信局材料工业处处长李梅谈起筹建化工中试基地时说,“我们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最终成功打通研发—验证—孵化的全链条创新之路,为全市化工企业发展赢得先机。”李梅感叹,服务企业发展的过程,也让她收获了自身成长。
将新发展理念转化为抓经济的智慧,将工作实践总结为谋发展的本领。聚焦企业要什么、服务企业干什么,泰州市搭建“处长讲坛”平台,组织优秀中层干部代表登台讲述经验做法、创新案例和思考观点,通过处长讲给处长听、处长干给处长看、处长启发处长学,示范带动广大干部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